按照惯例,周日的早晨,琳琳来学校上阅读课。
那个周末,天气极冷。我拉紧了身上的羽绒服,还是觉得风往里面钻。迎着青岛的冽风,我把脖子缩进围巾里疾步走着。
天气冷,加上难得一个周末的早晨,很多同学都不愿出门,所以那天校园里的行人很少。远远地,我就看见国旗广场上的西南角,女孩在自行车上坐着,旁边站着两个大人。我加快了脚步,走近一看果真是琳琳。她在车上蜷着腿,爸爸在一边扶着车子,妈妈背着书包在旁边跟着。
“孩子腿还没好干净。私家车只能开到门口,我们就在车上放了个自行车推进来了。”琳琳妈妈一边搓着手,一边在寒风里跟我说。
广场上四处来风实在太冷,我们一边说话,一边匆忙地往咖啡厅走。琳琳爸爸推着自行车上的女儿,走在前面,琳琳妈妈陪着我在后面走。
那天的风很大,人走在路上都有被吹起来的感觉。琳琳爸爸紧紧地护着女儿,他用双手把孩子挡在怀里,一只手扶着车把,一只手捂着孩子的耳朵。冷风刮得我脸疼,他就那样一直把手露在外面扶着、护着,生怕孩子从车上摔下来,又怕凛冽的冷风吹得孩子头痛。
从广场到咖啡厅大概10分钟的路程,那天我们一路逆着冷风走了好久。我跟在他们爷俩的后面,看着这个背影在眼前一点点挪动,突然间就想起了朱自清的《背影》:
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我曾一遍遍地背着朱自清的《背影》,被那个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一次次打动。但眼前的这一刻,这对父女二人在寒冷的冬天所留下的背影,更是深深地触动着我。天气那么冷得刺骨,眼前的一切却那么鲜活,那么温暖。这个极尽全力去保护女儿的父亲,还有在温暖的怀抱里咯咯地笑着的女孩,像一幅画一样,深深地印刻在我的脑海里。
看着这幅冬日里的背影,我的眼前也浮现出一幅像画一样的背影来。
几年前,我那偏瘫的奶奶还没有离世。奶奶一向不喜静,多年卧床让她的性子更是变化无常,爷爷为了宽慰她,一有空就推着轮椅上的奶奶出去走走。爷爷其实很瘦,是瘦骨嶙峋的那种瘦,倒是奶奶看起来很富态。
那个瘦骨嶙峋的爷爷,推着轮椅上的奶奶却是那么地有力。无数个清晨黄昏,我在楼上看着爷爷推着奶奶在楼下转悠。一吃完早饭,爷爷就推着奶奶出门,他们沿着街道一直走,走到累了,就找一个朝阳的地方坐下来跟奶奶聊天。
奶奶喜欢听戏,爷爷就去市场上给奶奶买放戏的小广播,走到哪儿都拿着,还打听哪里有唱戏的,推着奶奶四处散心。奶奶喜欢去教堂,跟着一大帮的信徒们一起唱歌、聊天,爷爷一到周末就推着奶奶去做礼拜。奶奶喜欢吃炸鱼,爷爷就隔三岔五地像哄小孩子一样推着她去熟食店买来吃。
一天傍晚我放学回家,看到爷爷在前面推着奶奶小心翼翼地走着。奶奶好像是睡着了歪在轮椅里,爷爷用毯子严严实实地把她裹起来,像裹小孩子一样把奶奶的手也放进毯子里。街上来往的行人匆匆忙忙地走着,只有爷爷走得很慢很慢,每一步都慢慢地走。他瘦削的双手推着轮椅,遇到拐弯的地方,就得停下来挪好几下。爷爷就那样推着奶奶,走在夕阳里,他们一高一矮的影子,在身后被拉得好长好长,映在路上。
那天,我跟着爷爷的背影走在后面。我不敢说话,更不想打扰了这幅夕阳里的画。
后来,奶奶走了,一向精神抖擞的爷爷渐渐开始糊涂。爷爷很少再出门,他的腿脚不再麻利,每次上下楼梯都会气喘吁吁。邻居们都说爷爷变了,不再是那个推着奶奶到处走的爷爷了。
过年的时候,我看见爷爷坐在阳台上看夕阳,等我再转身时,他竟眯着眼睛睡着了。一瞬间想起那幅夕阳里他推着奶奶的像画一样的背影,我泪流满面。
还是夕阳里,爷爷的背影打在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