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才同学组织的DISC红宝书一周共读群里,今天第一天打卡。玩法很简单,连续7天,读完一本书,每天24点前打卡完成:三点笔记+三点感受。
完成打卡任务后,有点感动,这才叫有效率、有收获的读书嘛!以前的书都读到哪里去了?
既然一个人读书没劲,一群人来读书有劲吗?怎么才能更来劲呢!
1、基于对一本书共同的认知及兴趣
我曾临时跟朋友参加过一个线下读书会,大家围成一圈坐在一起,中间没有任何障碍物,便于彼此交流。主办方给大家准备了书,说明今天的目标是多少页到多少页,按顺序轮流读一段,然后分享感想。
当时拿到书,好像是本偏心理学的著作,中文翻译版,打开粗略过了一眼,有点晦涩难懂,不明所以。说真的,整个读书的过程中我一直在走神,我不理解文字的表面意思,更别说分享想法了。仅仅播音员附身一般朗诵了一段而已,感受真的很差。
读书和吃火锅一样,是个很私人的事。能读到一起、吃到一起的一定是口味相投的伙伴。就好比你喜欢吃脑花,我不喜欢没关系,但是我不会在你大快朵颐的时候露出鄙夷之色。
基于彼此对书的认知,我们都是双证班的同学,对海峰老师的书以及他的观点非常熟悉,再去分享读书感受,真的会意犹未尽。
2、视角不同焦点不同
用DISC分析看书这件事,每个人看书的视角和目的都不一样。
D-会更重视目标,一天必须看完这本书,一天必须输出总结;
I-可能看到书中感兴趣的就迫不及待与身边人分享;
S-会认真做好笔记,方便索引及查漏补缺;
C-也许会先把目录仔细阅读,了解内容架构、逻辑顺序。
正因为视角不同,我们对书的解读过于个人化、片面化。你的眼里只有你想看到的内容。如果我们试着从他的视角、他的焦点去看,不仅能看到不一样内容,或许还能从中分析出他人的看这本书的状态和目的。
我也仔细阅读了几位伙伴的三点笔记,关注点都不太一样。
有些关注管理者的角度,那他是不是目前正在管理岗,希望在书中寻求带团队做管理的方法呢?有些对销售与客户的互动事例很有感触,是不是他在从事销售类型的工作呢?
不管怎样,跳出自己的视角再读书,收获事半功倍。
3、只有内化为自己的内容,才是永久的财富
我们看书多半看的是别人的观点。有些新观点很有意思,启发了你的思考,也有些观点你不认同,这都很正常。而真正你需要从书中获取的,正是你将认同的观点内化为适合用在自己身上的观点,才能发挥读书的乐趣。
之前听“樊登读书会”樊登老师讲领导力,对日本人布置工作说5遍这个案例很触动。what?竟然有这种操作?我便将这个案例记下来,有机会便与很多人进行分享,并默默进行尝试总结,又有了属于自己新的观点。当我在结合自己的实际操作去与人分享时,这便是我的经验之谈。
读书是什么?是获取……。读小说,你置身其中获取一个你从未体验过的人生;读诗歌,你获取一份心境;读工具书;你获取操作实例及经验……
明白希望从读书中获得什么,也许比读书本身来得重要!
如果你也在读书,从今天起,试着每天记三点笔记+三点感受,说不定有惊喜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