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控和拖延在很大程度就是精力管理的问题1
那么什么是精力管理呢?
可以把人比作一台智能手机,精力就是人的电池,精力和电池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你可能学过哲学,我们称哲学是指导科学的科学。
在战拖理论里精力和哲学类似,精力是支配力量的力量!
精力管理的第一步就是需要认识到:精力这个资源的稀缺性。精力本身,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
不是你主观上希望自己能坚持多长时间,就可以做的到。精力是一种客观的存在。
旺盛的精力需要一个健康精壮的身体,科学规律的作息,营养均衡的饮食作为支撑。
真正好的精力是全方位调整出来的。
认识到精力的稀缺性是做好精力管理的第一步。
那精力管理指的就是:
一、精力和体力是一样的存在,可以补充、消耗和增强,这和手机电池非常相像。
拖延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精力不足和精力使用不当。
一般人对体力有比较明晰的概念,能够理解:体力,可以补充,消耗,浪费,锻炼增强。而大部分人对“精力”却没有明确的管理意识,对精力的科学使用方法也知之甚少。
很多人会周期性地出现这种状态:
感觉情绪低落,信心萎靡,像被抽空了一样,什么都不想干~~~
这种状态在持续一段时间之后,自己可以恢复过来。
这就是”精力“被耗尽和逐步”恢复“的一个例子,为什么什么都不想做了?因为电量太低,自动关机了。
这是一种被动的休息。
通过休息、娱乐放松,正向激励就可以有效地补充和恢复精力。
二、精力和人的强壮程度、身体状况、大脑灵活程度、营养状况、年龄息息相关。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同样也是精力的储备箱,身体精装健康的人做什么都会显得精力旺盛,积极上进。
相反,身体虚弱,总是病怏怏的人做事就会显得有气无力,死气沉沉。
三、不同种类、不同难度、不同熟悉程度的事物对人的精力消耗也不一样。
道理就像:不同类型的软件对电池的消耗不同一样。
一般来讲,困难的、陌生的、缺乏主观意愿、反馈周期时间、没有正反馈的事情消耗人的精力就比较严重。
人的精力消耗到一个临界值之后,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这种消耗性的事情,人就都不想再做了。身体和大脑就会保护性地进入一个相对轻松的”复原状态",也就是”低潮期“。
整个人的表现就是:什么都不想做,不想动弹,感觉很疲劳。
很多人长时间处在高压、高强度的状态下,会周期性地出现情绪失控、甚至抑郁,很多高三的学生会频繁地出现这种状况。
这种失控就是严重的劳逸不均后,身体产生的一种被动休息。身体和精神已经超负荷了,但是你的主观意识还没捕捉到或者是不愿意进入放松状态。
所以本我(关于三个我:自我、本我、超我,在拖延上的研究和应用,以后有机会再给大家分解)只能通过这种情绪失控的方式来强制地摧毁斗志,让我们的身体和精神系统进入休息状态,看似是伤害,其实是保护。
说到这里讲一个规律:人身体大多数的应激反应都是有利于人体本身的。比如痛觉,虽然不舒服,甚至很多情况会造成非常大的困扰,但是你不能否认痛觉这种让人难受的刺激对物种存活的积极和必要价值,此处讲的情绪崩溃,也是一种应激保护。
虽然这个状态很糟糕,但是你会发现除了有些难过,此时精神和身体都是高度放松的,而且经过一段时间的”崩溃“之后,状态会恢复过来,而且容易进入下一个精力高峰,这就是一种应激性的被动的休息。
四、精力是可以通过规律健康的睡眠、饮食、休息及时恢复和补充的。
学会主动休息和及时放松是非常关键的精力管理手段!
此处关键点有三:
1、规律:为什么一定要规律呢?
因为生物钟!
比如:如果你以前都是上午10:00才起床,而现在你要早上6:00就起床,那么刚开始那几天你会感觉很痛苦,形象地描述就是:身体还没醒过来,僵硬而酸涩,非常不舒服。但是在坚持20天左右以后,身体就会自动的适应:我们会到点就自动醒来,而且醒了之后身体很快可以复苏过来,这就是生物钟的力量。
身体会逐渐摸索和适应你的生活规律,并且做出适应性调整。
同理:如果你的学习工作时间是固定的,那么经过20天左右,身体会逐渐地调整这个时段为学习状态,并且会有较好的学习工作生理状态。
从精力层面来看这个问题就是:身体按照惯性处理固定的事情,会极大的减少精力的消耗。
2、主动、适时地休息,也就是疲惫的时候宽恕自己,让自己主动休息,调整好状态之后再开始学习和工作,而不是强制自己学习。
比如:很多人考研期间晚上12:00休息,早上7:00起床,突然有一天一个同学过来找你,你和这位同学2:00才回去休息,第二天仍旧要求自己7:00起床。
这时会出现几个问题:首先,起床会非常困难;第二,起床后的状态也非常差,脑子木木的,学不进东西;第三,状态会引发”超我“对”本我“非常严重的责罚,进一步导致严重的自我内耗,陷入负循环。
最终总结就是:早起一个小时,毁掉一个上午。这就是典型死板,没有精力管理意识的做法。
举一个例子:
一个创业公司的老板,之前公司谈合作总是出问题,因为谈判总是安排在晚上。他白天有很多工作要做,下班之后可能连饭都没得吃,就要赶去见客户了,而他如此努力的结果却总是不理想:情绪失控,策略不当,容易放弃等等,出现各种问题~~~
后来他经过学习,改变了一下工作节奏:上午照常上班,下午就为晚上的见面做详实的准备:早早地吃饭、补觉、收拾停当,晚上就游刃有余地去见客户,此时发现:克制力、精神面貌,大脑灵活度,决策力,应变力都有了非常好的提升。
这就是做好了科学地精力管理的例子。
3、及时休息,也就是防止过度疲劳。
这个在管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铁锨实验,我只说结果,具体的内容有机会再给大家详解。
结论:适度强度,适度时间,在疲劳之前及时地休息,可以有效地延长我们的工作时间。持续时间太长,劳动强度太大,休息间隔太长,休息时间太短,都会不同程度地降低我们的总工作时间,过强的劳动和过长的时间,会对身体和情绪有不同程度的损伤,会加大精力的消耗。
五、除了可以补充精力之外,运动和规律的作息还可以提高精力的"总储量”。
如同运动健身会增加你的“体力总量”一样。
我们通过适度的科学任务安排,可以不断提高我们对复杂并困难任务的耐受力和处理能力,也就是增加我们的马力(马力理论,篇幅太长,有兴趣的朋友自行百度),这是能够有效克服拖延的基础。
那我们具体应该怎么做呢?
一个宗旨:开源、节流!
也就是增加精力储量,减少精力的消耗渠道。
从日程和作息习惯来讲:
1、规律作息,充足睡眠,身体喜欢熟悉的东西,越熟悉,消耗的精力会越少;
2、健康饮食,适度锻炼,好的身体基础和饮食习惯是充沛精力的基础;
3、主动、灵活地安排休息,防止出现严重的自责情绪,防止过疲休息;
4、尽量在熟悉的环境,把生活的琐事都变成习惯和规律,尽量减少杂乱事务对自己精力的消耗,把自己旺盛的高质量的精力都投注到学习和工作上。
精力管理是时间管理的基础,做好精力管理是每个渴望高校的人士的人生必修课,更多地研究理论和落地操作技巧,之后会给大家一一拆 ,敬请密切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