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微 2017.10. 13
同学们都有自己的偶像,都是谁呢?我也有两位敬仰的偶像,他们是两位古人,说出来,大家也都认识,一位是北宋的大诗人苏东坡,一位是明朝的旅行家徐霞客。在我眼里,他们是传奇,是天才,世间无出其右,他们的人生活出了一个不可企及的高度。虽然相隔数百年,仅能从文字上感知他们的经历和事迹,但仍然控制不住我内心的敬仰和拜服。
我们来说第一位,苏东坡,本名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生于宋仁宗1036年12月19日,卒于宋徽宗1101年8月24日。
苏东坡是一位天才的文学巨匠,他在文、诗、词方面都达到了极高的造诣,堪称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散文上,他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歌上,他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作上,他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他的诗词文章堪称佳作精品,诸多脍炙人口的名句流传后世:“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这样的好句子实在是太多太多了。
苏东坡在书法、绘画方面的成就也很突出。在书法上,他被尊为“宋四家”之首。他的《寒食帖》,书法意象跌宕起伏,字形随意且率真,这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在绘画上,苏东坡主张画外有情,提倡“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他擅长画墨竹,创作了《潇湘竹石图》等著名作品;还创造了中国的文人画,是中国的南派画师祖之一。
他在诗、词、文、书、画方面,样样精通皆为大师,真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你可能要说苏东坡天赋异禀,若将其成功全归于天赋,那你就错了。他的成就更多源自于后天的勤奋,就拿读书来说,晚年时他曾对弟子王古说:“我每读一部经典,都是从头抄到尾。”他是怎么抄书的呢?像抄《汉书》,第一次一段事抄三个字,第二次一段事抄两个字,第三次一段事抄一个字。随便挑出抄书上的一个字,他就能立马背出数百字,无一差错。像这样优秀的人还这样努力,那我们平常人还有什么理由不去努力呢?
在烹饪、医药、酿酒、茶艺等技艺上,苏东坡也堪称北宋大师级人物。他是个吃货,喜欢做菜,发明了东坡鱼、东坡肉、东坡汤、羊蝎子等60余种美食,流放儋州时还发现了生蚝这种海鲜美味;他寻找草药,成为医学上公认的权威;他涉猎炼丹术,对寻求长生不死之药极为感兴趣;他精通佛理,常与僧人来往,第一个将佛理入诗;他自酿美酒,实验酿过米酒、桂酒、黄豆酒等多种酒品;他专注烹茶,写下许多茶道圣经,成为当时有名的茶艺师;他修炼瑜伽,研究瑜伽术;等等。
苏东坡一生从政40年,最高做过中央部长、皇帝秘书,最低做过民兵副团长。他为官刚正不阿,一身浩然正气,在新党和旧党之争中光风霁月,超脱于蝇营狗苟的政治勾当之上。他一心为百姓,对事不对人,哪怕被贬谪被流放,也不说违心话,不做违心事。他是一位真正的君子,即使卷入政治漩涡之中,依然保持着自身人格的超然独立。他常怀赤子之心,知世故而不世故,理解别人的欲望和局限,永远宽恕别人,对于章惇的屡次迫害都毫不挂怀。他曾自我评价道:“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园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我们爱慕苏东坡,不仅是他有才华是个全才,更是因为他的人格伟大,像王国维所说,若无文学之天才,其人格也可自足千古。
他每任职一方,都尽职尽责,宽济百姓,关注民生,以出世的态度干入世的事业,为当地人民做实事、办好事。在陕西做官时,他走到田野乡间考察民情,急百姓之所急,写下祈雨文,到太白山上求雨,解除了凤翔地区的旱情;做徐州知州时,遇到黄河泛滥,他住进城墙上的草棚以安民心,带领百姓修筑堤坝,洪水退去,依然毫不停歇,带领百姓大修水利;任职杭州,时逢浙西大雨,太湖泛滥,他疏浚西湖,筑苏堤,修建了西湖十景之一的“苏堤春晓”;在惠州时,设计了广州最早的自来水供水系统,改善了当地的民生;在黄州,大兴慈善,创办了中国第一所孤儿院……苏东坡每每离开此地、调往他处时,当地百姓都依依不舍,夹道相送。可见他为官务实、勤勉敬业,不愧为国家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公仆。
苏东坡一生坎坷,被贬流放了30多年。不管遭受什么样的不公待遇,不管陷入怎样的残忍境地,要他投降低头,门都没有。他是一个超级乐天派,总能发掘出生活的快乐,自己找乐子,即使生活窘迫也依然活得滋润逍遥。在流放之地,他垦荒种地、进行自给自足的大生产,写诗作赋、填词作画,研究美食,办学堂教书,出门穷游天下,他在蛮荒之地活出了“诗和远方”。
苏东坡将极高的心智、出众的才华、卓越的品质基于一身,真乃旷古奇才。他的头衔众多,更重要的称谓,他是一位伟大的生活家,是中国五千年来最懂生活的人,他的一生是一场华丽的“人生盛宴”。苏东坡身上拥有一种发掘快乐和制造快乐的能力,对生活永远报以不削减的热爱和充满想象力,他将人生之苦一笑置之,活得自得其乐,达观自在,欣然有趣,载歌载舞。让我们向这位伟大的生活家致敬,也向他学习!
我仰慕的第二位古人是徐霞客,最初认识他是在中学的历史课本上,他写了17世纪最伟大的地理学著作——《徐霞客游记》。再次关注他是在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徐霞客作为大咖压轴出场,藐视一切王侯将相、达官贵人、名士大儒、才子佳人,大家是不是奇怪为何他能获此殊荣?
先让我们认识一下徐霞客。他的本名叫徐宏祖,家乡是山清水秀的江苏江阴,出生在一户经济富足的中产阶级家庭,自小喜欢玩耍,见山就爬、见河就下、见洞就钻,他对考取功名不太感冒,反而立志“大丈夫当朝碧海而暮苍梧”。他的父母很开明,见孩子无心于科举功名,不但不强迫,反而支持他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父亲还称赞他的眉宇间带有烟霞之气,必当壮游四方,由此,徐宏祖便叫了徐霞客。在19岁时,父亲去世了,因为担心母亲无人照料,他犹豫不决不肯远行,母亲便鼓励道,“男儿志在四方,当往天地间一展胸怀!”就这样,从22岁起,徐霞客独自一人上路了,没有皇命钦点,没有政府资助,穿着布衣,穿着草鞋,拿着拐杖,开启了游历天下的伟大征程。他访遍了祖国的名山大川、河流湖泊、秀美风光,他的足迹遍布了当今我国21个省、市、自治区。你去过的地方,他去过;你没去过的地方,他也去过。
我佩服他敢于活出自我的勇气。在那个年代,大家都追求功名利禄,出人头地,光宗耀祖,唯有他不喜欢这样的标配人生。他不考功名,不求富贵,不成家生子,也没有个可以谋生的差事,一个人潇潇洒洒地云游天下,在别人看来是多么的“不务正业”,他才不管别人的冷嘲还是热讽,只是遵循自己内心的追求,坚定地走自己的路。
我佩服他从一而终的坚持。他清晰地知道自己喜欢的是什么,想要的是什么,不喜欢的事不去做,喜欢的事就做好,选择了就不放弃,不辜负内心的热爱,矢志不移地走到最后。自他开启了旅行之路,直至再也走不动才停止。在他的行程中,不管遭遇什么危险、不管身体多么疲累,每天晚上他都坚持写下当日的游历见闻,日积月累,这就是他最终写成的旅行日记《徐霞客游记》。
我佩服他过人的胆识。他敢入无人之境,敢探奇秀之险,他去的地方多是前人没有去过的,充满了危险和未知。在旅途中多次断粮、陷入绝境、命悬一线,这都没有让他望而却步,反而积极地克服困难,毫不气馁,不畏艰险,发现了嵩山西沟、麻叶溶洞等前人未见的新景观。
我佩服他甘于吃苦的精神。那个时代的旅行不同于我们现在,没有飞机、火车,没有酒店、餐馆,更没有导游,旅行条件极其艰苦。多是以天为盖,以地为床,田野、山岗、野地、岩洞,他都睡过,走到哪儿睡到哪儿;路上连个孙二娘黑店都没有,没有热汤热饭,靠干粮野菜充饥,有时弹尽粮绝还会饿上七八天;整个行程几乎全靠脚力,路上还会遇到狂风暴雨恶劣天气、豺狼虎豹、强盗贼人,还有各种险情,这一路的艰辛和苦楚,他都毫不在意。
我佩服他质疑、求真的精神。他敢于质疑经典,证实了历史、地理典籍上的许多说法。他曾冒着几乎丢掉性命的危险证实了“雁荡山顶无大湖”的事实,纠正了古书上的错误记载;他质疑《尚书》关于长江源头是岷江的记载,于是追踪万里循江而上,找到了长江的真正源头——金沙江;他致力于探究大自然浩荡运行的奥秘,多方考察岩洞溶洞形成、福建建溪和宁洋溪水流变化等自然规律,成为了中国地理学之父、洞穴探测之父、喀斯特地貌研究之父;他还证实了传说中的香格里拉奇景的存在。
有人问徐霞客,你这样艰难、这样辛苦的一路奔波,到底有何意义?答案也很简单,只是“我喜欢”。他说,当我历经千难万险发现长江源头是金沙江后的喜悦,给我个状元也不换;当我绝壁凿坑登上黄山顶峰,放眼望见那壮丽的景色,就算死九次也值了。《徐霞客游记》中有一句:“初四日,兀坐听雪溜竟日。”那一天,山下熙攘喧嚣,世人忙碌地追逐功名与利禄,而他端坐黄山之巅,听了一夜雪化声,悠然自得,身心俱澄澈。
至此你是否明白了当年明月将徐霞客作为压轴大戏的苦心,他在全书最后告诉你:所谓的百年功名、千秋霸业、万古流芳,与一件事情相比,其实算不了什么。那就是,成功只有一个——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过一生。
所以,找到“我喜欢”,追求“我快乐”,成为“我自己”,活成自己想要的模样!
(注:部分文字摘自书籍和文章,主要参考林语堂的《苏东坡传》、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和拾遗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