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去电影院又看了一遍《星际穿越》,趁着热乎劲,说说我的感受。「包含少量剧透」
在这之前,先说点题外话,这是我第一次在电影院看一个电影两次,本打算换一个imax场,因各种原因最终场地比第一次还小,屏幕也更小。这样对比下来,有两个很直观的感受:音乐、音效对于观影效果有影响,但没有那么大,除非要求很苛刻,这部电影中有几点还是对比明显的,比如表现太空的静谧、比如烘托23年过去的情感;由于画面更逼仄,我聚集更多在逻辑、剧情上,如果第一次看完我给他80的话,第二次我加5分,85吧。
为什么呢,且听我慢慢说。
如果把科幻分为硬和软的话,这部全篇充满各种名词的电影算不上硬,第一次看完我和小伙伴讨论时就说:这部片给对物理认识仅仅是“牛顿、爱因斯坦、重力加速度、相对论”这些名词的人们科普了一下,理想的话,会有人循着名词发现原来人类走到这个地步(虽然相对于宇宙还很小),适当的了解一些他们背后的故事,关于星星的的故事、关于宇宙的故事。但除此之外,它对名词的浅显解释仅仅止步于在片中有用。
什么是硬科幻呢,以科技推动情节发展,用新兴技术来描述人类生活的。如果以这个为标准,《银河系漫游指南》、《海底两万里》都是,韩松和大刘的不算那么硬。当然,如果你不是死硬理性派,硬和软又有什么区别,好看才是最主要的。
那么问题来了,这部电影好看吗?
它好看,就算是第二遍,它依然在感人的节点上赚到了我的眼泪,它依然通过声音、画面、情节推动带动了我的情绪。诺兰是很细心的,虽然我们看的是并不是胶片版,但这并不影响你看到前中段色调是怀旧复古而后段变得鲜艳明亮些,可以看到特写麦康纳时因缺少摄入(这是我乱加的)、对亲人的思念而暗黄的脸颊。我觉得,它并不“好看”,正是好莱坞式的英雄主义、加上最终烂俗的团聚,让它结结实实成了商业片。有人说《三体》不好拍是因为大刘描述的景象无法实现,我倒觉得《三体》难拍在宏大的背景、复杂的人心和对极端条件下所作出选择的理解上。《星际穿越》之所以不能成为经典,就是毁在了贯穿全篇但始终没有出现的那个墨菲的妈、老布兰德教授对女儿的爱上,也就是这句话
身为人父后就必须有一份责任铭记于心那就是无论如何都要保证孩子的安全。
一句话定下来全片的基调,「爱可以穿透一切」。
整部片的逻辑,几乎是没有问题的,但它同样犯了一个科幻片避不开的问题:如果一个外星人(未来人)这么厉害,---?这里可以填“为什么他们那么蠢”、“为什么他们智商那么低”。《三体》没能绕过,三体人都可以直接封锁地球的基础科学,为什么无法理解人类的情感,从而被人类算计。《星际穿越》更是没有绕过,为什么未来人连虫洞都可以造出来,却找不到办法直接传递信息给地球的人类,需要千辛万苦找一个媒介?但若是只看片中给的线索,这个情节的设置并没有逻辑问题。单纯说这个故事讲得好吗?讲得不错,总线梳理一下就是这样:
“枯萎病”爆发,人类危机——英雄出现,拯救世界。和漫威的超级英雄没有差别,但好莱坞牛的地方就是:无数个相同内核的故事,可以依托强大的电影工业孕育不同的故事。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疑惑,第二遍看出了这么多问题,为什么你还要加5分给《星际穿越》呢?
原因很简单,它提醒了你和我:我们头顶还有一片天,天外还有一汪银河,有无数星星徜徉。
你看看街上走的人们,有多少是低着头的?你看看抬着头的人,有多少人是无聊的?你看看无聊的人,有多少思绪是飞上星空的?
唱着《夜空中最亮的星》,忘了自己抬头看看天(别说雾霾看不到)。享受着四十五度角沐浴到的阳光,忘了睁开眼睛。
最简单的,往往被搪塞、被推脱,最终被遗忘。
不需要变成开拓者,也不用是守卫者,只需要偶尔想起来,抬头望望天。
最后,有我试着翻译的,片中反复出现的诗面对长夜,莫要温良
如果你喜欢我的内容,戳这里→打赏可以打赏我,谢谢你的喜欢
感谢你看到这里,我是思遥,这是我的一周四篇计划,欢迎你加入或是督促我。想要看更多内容,可以来简书,这是国内最好的写作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