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题,本周完成了《跃迁》、《影响力》的阅读,并参加了一场比较干货的创新赋能课程,加之上周读完的《精进》,发现其中有很多相关之处。或许我还没找到诸如此类的知识源头,又或许其中某一个就是知识源头。下面我将就个人成长过程中,理论知识获取与实战经验积累两方面做深入探讨。
如何获取理论知识?
《精进》这本书中提出了一个观点:求知分为三个层级,信息、知识、技能,技能是学习的终点,信息和知识是迈向这个终点的路与桥。其实个人认为从更宏观的角度看,三者是呈循环状的,信息积累促成知识沉淀,知识沉淀转化为应用技能,而应用技能将开拓更多信息。当然,单从大多数场景中来看,《精进》的观点是没错的。
信息渠道千千万,知识已成泛滥状态,如何高效获取理论知识呢?
《跃迁》一书中提出,人要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需辨别知识源头,力争获取第一手的最干的知识内容,然后用问题作为导向,带着问题去求知,并在求知过程中与他们交流、沟通,形成联机思考,最终集结为知识晶体,可随时被某个问题唤醒,而我们也可以拿着自己的知识晶体与他们做持续交换,不断壮大自己的知识晶体库。
在这个过程中,需以自己所在行业或者所期望达成的目标中的杠杆点作为基础,抢占高价值高优势的头部,毕竟单凭努力,成功周期或许被拉很长,而借势可以让人拥有“幂律速度”。
《跃迁》十分鲜明得提出了系统性思维,而这个思维也是实现破局的关键,当我们在前进路上感到迷茫时,不妨稍作休整,看看以前走过的路,想想再上一个层级是怎样思考这个问题的,逐步拨开云雾见太阳。
而其中提到的“高手工具箱”,手把手教读者去成为高手。这本书适合放在床头,每天都翻一下,因为你的80%的问题的答案,都在这本书里。
如何积累实战经验?
本周参与的创新赋能课程,老师围绕创新展开了几个方面的论述,将创新的定义、定位、人人皆能创新、PDCSA执行法则、创新驱动力6P法则、R<V*D*FA创新阻力公式以及6P法则中的流程、产品、说服做了重点阐述,而我听完后,更倾向于将6P法则拿出来,作为其余展开或未展开内容的基点。
暂且只展开“说服”这部分内容,《影响力》的内容也被整合到了这部分,这里要说一句,对诸如此类的偏心理学书籍,看得真的入迷。
课程中,老师提出“说服”三要素是“情感、时机、对的事情”,而《影响力》可以说是“情感”的全面拓展,是利用人的心理来达到说服目的的经典教材。
《影响力》中提出六大“顺从”法则,包括互惠、承诺和一致、社会认同、喜好、权威、稀缺,分别采取的对应手段是:
互惠:给予求回报的付出。通过给别人“好处”来实现别人答应自己请求的目的;
承诺和一致:引导人们说出自己的承诺,然后再提出真实的需求,此时人们往往因为不想打破承诺而妥协;
社会认同:主要是对从众心理的运用,你看,人人都有,你怎么能没有呢?
喜好:爱屋及乌,令人们喜欢自己,从而接受自己推销的商品;
权威:权威就是专家,专家说的一定是对的。利用这个人们容易陷进去的思维陷阱,造出专家说出对自己有利的言论,从而让人们顺从;
稀缺:稀缺的就是宝贵的,竞争者多的就是“抢手”的。利用人们往往因为资源少而只着眼于能不能得到,不思考这是否就是我需要的来实现相应目的。
关于“说服”的其余两要素,时机和对的事情来说,时机需要人们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把握机会进行,对的事情则是需要事实佐证,证明这件事是正确的,放之具体工作中,这个更多指的是数据。
以上即是关于“说服”方面的内容,其余"P“的阐述,将在后期逐步进行。
总结
获取理论知识与积累实战经验也是相辅相成的,两者共同促进了个人的成长。
赋能课程中老师提出的一个观点让人印象深刻,终极一生,我们大多数人追求的都是拥有更多的选择权,凡事“没得选”可能真的是一件哀伤的事。
希望看到这篇文章的你,会拥有越来越多的选择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