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你是否跟我一样,每天不是给自己打鸡血就是给自己灌鸡汤?即便如此,还是会感觉内心营养不良。直至后来,看到那些堪称真理实则无用的鸡汤文,只想翻起白眼说一句:拜托,道理都懂,OK?
是的,道理都懂,可我们依然在现实面前深感无力。谁都知道,幸福无他,只需做好自己。怎样才能做好自己?答案好像再明显不过:想要成为更好的自己,就要做到内心强大;想要内心变得强大,就要成为更好的自己。你看,在类似于“鸡生蛋,蛋生鸡”的循环逻辑里,问题无从解决。
在实现自我成长这个课题上,我困惑已久。王老师说,根本之道在于,要活出自我。我追问做法,他笑而不答,只让我继续做好自认为有意义的事儿。于是,很长一段时间,我只管低头做事,无心抬头看路。
很惧怕这样不明不白的状态,每天都奋力行走却不知意义何在,每天都思考人生却越来越琢磨不明白,每天都忙忙叨叨却自感如行尸走肉。悲催的是,不少伙伴都向我表达过同样的困惑。是我们不够踏实努力,本就庸碌无为吗?
真相是,因为找不到自己,所以离幸福很远。
(2)
所谓幸福模样,应是能坦然享受每个当下。做到这点很难,至少对迷途中的人来说如是。因为心神难安,所以很难投入享受一蔬一饭的香甜、一花一叶的绚烂,诸如此类。
今天去听BOB博士关于心理类讲座,他提到一点,只有渴望才能让我们更好地活在当下。
什么是渴望?它不是简单的“想要什么”,而是潜意识里那些很难被意识到的真正诉求。比如,有时人们发脾气,表面看来想宣泄不满,实则想要被感知、被理解、被看见。
大多时候,人们选择用强悍的方式表达内心的柔软。最终,只能离真正渴望的结果越来越远。所以,如何正确达成渴望也很关键。
就此,BOB博士给出七个逐层递进的处理守则。让我印象深刻的一点是,每个人都应100%为自己的幸福和满意负责。这理解起来不难,事实上,陷于困境时,我们难免有推卸责任之嫌。如果你承认,在不好的结局面前,“没有人应受到超过50%的责难”,那么也便能心平气和地接纳所有磨难。
明确渴望,理智投入,甘愿且有能力为任何结局买单。如此这般,没有遇不见的自己,没有等不到的晴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