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政第二(2.1——2.3)
2.1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译文:孔子说:用德行来治国的人,地位就稳固,就像天上的北极星一样,其他行星都围绕着它转,它自己呢稳坐中央。
随记:就像学而篇开篇先讲成长的快乐,快乐地成长一样,为政篇第一条也是定基调的总纲。这大概是编纂论语的人有意而为之。
君子务本,德行是个人立世的“根本”,也治国理政的“根本”,从个人到国家,这还是“只要人人都有一点德,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的思路。
然而鉴古思今,缺什么就补什么,补什么就缺什么,“德行”这东西是自古以来的稀缺品,我们永远处在“人心不古”的时代。两千五百年后再看孔子这句话,恐怕“为政以德”和后面的比喻之间,还漏了好多话呢。
2.2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译文:孔子说:《诗经》这部书,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它,可以说是“全本核心价值观”。
随记:诗三百,风雅颂,孔子说“思无邪”,我很赞同,但是理解的不一定是夫子想说的意思。《诗》305篇,是歌词精编,风是民歌,雅是礼歌,颂是赞歌。风采于民间,民风民情都有保留,淳朴直白;雅作于礼官,重大场合用来烘托气氛,中规中矩;颂是祖上继承,祭司把王族祖宗历史写进歌词,歌功颂德。所以,无论是风的本色、雅的端庄还是颂的渲染,都是当时生活的真实体现——无邪,没有其他无意或有意的涂抹指向,这是最纯洁的文学。
2.3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译文:孔子说:治国理政有讲究,不能光看表面现象。比如说,为政以德这个事情。有人说,我用法制禁令来引导百姓,有违法的就用刑罚来整顿,你看社会不也太平了吗,犯罪率不也降低了吗?我说虽然表面现象是社会和谐了,但是百姓只是怕受刑罚,不敢犯错而已,对于做错事本身没有羞耻感,就是管不住自己,那万一他们到了官府管不住的地方和时候呢?肯定就会犯罪。
所以来说,“法治为主、刑罚为辅”不是治国理政的最好方法,百姓不敢犯罪也不是社会和谐的最高境界。最好的方法是什么呢?就是“德治为主,礼教为辅”,让老百姓好好学习,打心眼里受感化,懂得八荣八耻,自己能管住自己,这样的话,你不管他,他都会自律的,社会就真正地和谐了。
随记:这是为政以德的补充内容。有耻且格的国民是理想国的高素质国民,孔子对治国理政是理想化的,理想化又常蕴含着对现实的批判,形同做梦——“以德治国,礼教之邦”,乌托邦中外同梦。这样的时代会不会到来?目前还看不到一点迹象。倒是反乌托邦的作品近年很多,《美丽新世界》、《一九八四》、《我们》这三部曲依然在青年人中间流传,青年人是社会改良的动力所在。
孔子在这章里把法治和德治一分为二,恐怕是有针对性的辩论,而特地提出的“高论”,压人一头的用意吧。实际治国策略中,软硬兼施,法、刑、德、礼是缺一不可的。孔子自己还不是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诛杀了少正卯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