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喜欢杨绛先生在《独处相安》中的一段话:
“终不是那八面玲珑的女子,讨不了那四海八荒的喜,只落得围一炉寂静的烟火,与独处相安,与万事言合。以文字,以音乐,以花香浅草,以温暖纯良,做一个温暖的人,不卑不亢,清澈善良。”
再用董卿的一段话来诠释先生的一席话最合适不过了。
“独处是为了不陪别人演戏,不争是为了放过自己的内心;远离是对伤害过我的人最大的鄙视,人与人最好的关系是没有关系,不远不近的关系适合任何感情。因为,和任何人走得太近都会是一种灾难。”
年纪越大,越喜欢清静,越喜欢安静的生活。
喜欢一个人独处,静静地坐着看书,听着自己喜欢的音乐,摆弄着心爱的花花草草,喝一杯清茶,享受午后的阳光……在安静中,独享属于自己的那份安宁。
这样的生活状态,我感觉挺好的,轻松愉快,简单随性。
尤其是人到中年,宁可高傲的孤单,也不要卑微地凑热闹。
拒绝一些所谓的同学聚会,不把时间浪费在无用的人和事上,不必看别人的脸色行事,更不用带着假面具谄媚奉承任何人。
独处是一个人静静地在自己的时光里,做喜欢的事,与内心交流共情。
当心静下来的时候,世界便安静了,看开世事纷扰,人生也会清明许多。
静,是一种不慌不忙的从容,是一种修养、一种气质、一种境界、一种智慧。
我们只有把握好自己的内心,学会静下心来,拥有一份淡定从容,才能享受生命带给我们的美好。
每天睡到自然醒,享受着阳光赐予的片刻欢愉。
就如我们的诗人,一个“闲来无事”的程颢,过着优哉悠哉的生活,想什么时候起床就什么时候起床,甚至“东窗”的红太阳晒屁股了才起床。
看尽世态变迁的程颢可谓静观其变,悠闲自得地看着万物的自然消长。荣衰宠辱、春夏秋冬,也与普通人一样高兴而来、怡然而去,欣赏各自的特有佳景。
世间万事万物,虽然纷纭变幻,千奇百态,但只要静静地观察,就能穷极物理、格物致知。
静心从容,是对世事的敏锐观察,是对人生曲折的透彻领悟。
人生最可贵的,莫过于以一颗纯粹清澈的内心生活,多了一分淡泊,少了一些纷扰;多了一分清闲,少了一分争斗。
任窗外风雨飘摇,我自微笑,与时光同行。不求轰轰烈烈,只愿舒适坦然。
我们聊程颢(1032-1085), 北宋哲学家、教育家、北宋理学的奠基者。字伯淳,学者称明道先生 ,今属河南人。
先在神宗朝为御史,后与王安石变法的政见不同受排斥,回归河南老家开馆讲学,门徒甚众、著述颇丰,与其弟程颐同为宋代儒家理学之开创者。
后来其学说由朱熹发扬光大,形成中国哲学史上著名的“程朱理学”。
程颢学说的核心思想,是“天者理也”。认为天就是理,理是万事万物的主宰。
进而有“只心便是天,尽之便知性”的命题,认为“仁者浑然与物同体,义礼知信皆仁也”,知道这个道理,就得“以诚敬存之”,就是要以“诚”和“敬”来维系它、保存它、执行它。
进而形成“存天理、灭人欲”的终极道德观和价值观,为道貌岸然的封建正统思想奠定了理论基础,对后世影响极大。
这首诗全景式地描绘了程颢归乡后的讲学生涯和心路历程,对仗工整、立意高远、奇正相生,格局宏大壮阔、诗情万里纵横,充满君子风范和人格魅力,既宣扬了他的学说、又言明了他的心境。
纵览中国古代诗词,若论境界之高超、思想之深邃,无出其右者!
《秋日偶成》
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
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
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
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
——宋•程颢
赏析
这首诗虽说是秋天偶然写成,细细分辨却可看出程颢的人生态度。就是心境悠闲,不慌不忙,丝毫不觉得任何压力。
睡眠充分,精神充足,走出户外,放眼望去。以平静的心情去欣赏万物时,发现无一不具特色,各有其存在的道理,颇具自得的神情。
春夏秋冬四时,也都有各自的美好风光与特殊胜景,这些都要靠人去品味。我们应该随着四季的变化而享受自然的乐趣。
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
首联的意思是日子闲散的时候,没有一样事情不自如从容,早晨醒来,东边的窗子早已被日头照得一片通红。
从容:不慌不忙。觉:醒。
首联说自己心境清闲,事事从容,睡醒之时,红日高照。
此处的“闲”,是佛、道两家宣扬的“心气和平”、“收心忍性”,从心灵中清除七情六欲,是谓“无生”。
这均是修身养性的结果,是清静无为的化境。
按照程朱理学修养的程序:“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这就是首句“闲”的内涵,只有如此,才能“无事不从容”,即事事从容。
从容的表现就是第二句描绘的“睡觉东窗日已红”。
一觉睡醒,红日高照,满窗红亮。一、二两句可看作因果关系。以下进一步申述事事从容的结果,宣讲理学哲理。
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
颔联的意思是静观万物,都可以得到自然的乐趣,人们对一年四季中美妙风光的兴致都是一样的。
静观:冷静观察。自得:安逸舒适的样子。
四时:指春、夏、秋、冬四季。
颔联说世间万事万物,虽然纷纭变幻,千奇百态,但只要静静地观察,就能穷极物理、格物致知。
程颢说的“格物”当然不是今人所说的科学研究自然和人类社会。
程颢说“一物之理即万物之理”,所谓“格物”就是“理与心,而人不能会之于一”,因此要去“私意”(存天理,去人欲),从内心大作文章。
他们认为万物都有一个绝对不变的理。只有这样,春夏秋冬,四季佳景,才能和别人一样地同享共待。
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
颈联的意思是道理通著天地之间一切有形无形的事物,思想渗透在风云变幻之中。
通:通达。
颈联进一步解释“自得”之境界。程颢所谓的“道”是同“形”一起来讲的,“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形而上”,即抽象概括,概括出的抽象原则叫“道”。
“形而下”,指具体的事物,即“器”,而道与器的关系是道藏于器,即具体的器离不开抽象的道。
道体之大,天地万物,风云变态,自然社会,无所不重,莫有不通。
“思”就是思考,抽象、概括,亦即颔联所谓的“静观”。“思鹜八极,心游万仞”的结果,就可以抽象出道。
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
尾联的意思是只要能够富贵而不骄奢淫逸,贫贱而能保持快乐,这样的男子汉就是英雄豪杰了。
淫:放纵。豪雄:英雄。
这种“格物致知”的功夫,指导人立身处世的最高准则,就是尾联讲的“富贵不淫贫践乐”。
按照程朱的理学思想“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他们认为,天之生物有贵贱等级的区别,有大小,有长短,君子是大,小人是小,就是“天理”,因此程颢要求处富贵而不淫,安贫贱而自乐。
男子汉若能修养到这一步,就是英雄豪杰,就是伟丈夫。
在生命的悲情与思考之下,诗人超越了一己的得失和现实的困境,从更高更远以及更主动的层次上去提升人生的意义。
这首诗表现的是道,是静观,静观就是去欲,四时佳兴就是去欲之后获得的快感,道通天地,才能够有这种感觉,所以富贵不淫,身处贫贱也感觉到快乐。
这就是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儒家观念,但是到了静观的境界,能够平静的看待世间一切,也就是真正的英雄了,这就是一种超越。
备注:1. 图片来自网络,侵之必删。
2. 部分诗词释义及赏析资料选自《古诗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