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弟弟说想翻修一下家里的老宅,因为那里承载了他年少时的大部分时光。对他来说,那里是他最有归属感的地方。
我们在回城的车上聊到归属感这个话题时,我陷入了一丝尴尬,因为对我来说,好像哪里都没有归宿感。
小时候,我是个存在感很低的小姑娘。大人们都说我可以一个人在某一个地方待上半天不哭不闹,加上我是家里最大的孩子,父母自然把注意更多地放在小的孩子身上。
我记忆中最开始我是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的,差不多五六岁时,父亲修了新房后(也就是现在的老宅),我才不得不搬去和父母、弟弟同住。不同于弟弟在那老宅生活到十六岁,我十一岁后就很少住在那里了。在那接下来十年里,从初中到大学毕业,我要么在学校,要么在亲戚家借住。住在老宅的机会很少,同家人相处的时间也不多。
后来,父母也搬离了老宅,新家于我就更陌生了,那个家里除了一张属于我的床什么也没有。当时父母搬家时,我也试着想从老宅带一些属于我的东西到新家,只是并没找到什么值得搬走的东西。儿时本就不多地记忆也就这么烟消云散在了空空的老宅里,家好像也离我越来越远。
这几年我也经历几次搬家,从外省搬回本市,从远离家人搬到与家人同住,从出租房到贷款拥有自己的小房子。原本以为这样我就能找到“家”,但好像结果并不如我意。
不是每一个有血缘关系的地方就是家,也不是那个写着你名的房就是家。我好像始终都无法找到属于我的归属感,我的人生好像就是一段又一段独自在漂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