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父亲拿出几张老屋的照片给我,说想把它们拿到照相馆放大,一张老屋的外墙,一张和奶奶老屋的合影,还有简陋的厨房,3张照片勾起我埋在记忆深处对老屋的回忆。
回忆一经唤起,脑子里就映出那通往老屋的路。最近的路径要先通过田径,接着是不长的石子路,就来到了老屋。
老屋和前面邻居的房子中间隔着2米宽的弄堂。夏天穿堂风过,舒爽清凉。老屋灰白的外墙,透出丝丝历史感。
来到大门前,从中间推开两扇门,迈过高高的石头门槛,看到是长方形的天井。晴天的时候,阳光倾泻,满堂暖意;下雨天的时候,淅淅沥沥,几个小伙伴追逐嬉闹,感受雨里来雨里去的乐趣。伸手接住屋檐滴落的雨水的感觉似乎还停留在手心。
天井里有座小假山,假山周边是可以储水的水池,我常把从池塘里抓的小鱼养在水池里。和奶奶的那张照片,就是"抓着"不愿意拍照的奶奶,在天井下的合影。
往前看是大堂,大堂的左边原是父亲年轻时候的房间,等他带着我妈和我出去自立门户的时候,那房间让奶奶用来养了几只鸡。
这间房间边上放着吃饭的桌子,再走进去,就是厨房。农村的房子的厨房除了土灶,就是堆放着柴火。土灶烧的粥,炒的菜养大了奶奶的6个孩子,还有多个孙辈孩子。
大堂的右边是个小房间,那是奶奶的房间。上学的周末,回来看奶奶,杂咋呼呼就是先去这个房间看看奶奶在不在。
小房间的旁边是一个拱门,门内放着小桌子之类的东西。记得小时候最喜欢靠在那拱门上。
老屋后面的芭蕉,老屋边上的水塘,水塘边的水井。夏日里,妇女们池塘边洗洗刷刷,家长里短的热闹;年幼时,拿着吊桶从水井里成功打上一桶水的满足。原来,这些,没有湮灭在光阴里,刻在记忆深处,给个打开的契机,记忆便翻涌而出。
父母结婚在老屋,我出生在老屋。
幼时的记忆大多数已经模糊,却记得某年家乡发大水,洪水漫进老屋。现在想来,1米深的洪水,还是让奶奶和父母焦头烂额,而我被父母放在洗澡盆内,玩水玩的很开心。
老屋的记忆里总是少不了奶奶的身影。
奶奶偏爱着青衣,炎炎夏日,奶奶坐在竹椅上,摇着蒲扇,穿堂风过的弄堂里,和邻居聊着天;高中的周末,来到老屋,看着奶奶熟练的用土灶炒着菜,等待和奶奶一起吃中饭;小时候,在奶奶的小房间里,看着奶奶把筷子插进装满米的碗里,给受惊吓的小孩子"去煞";在老屋里,穿针纳线的奶奶,编蒲扇的奶奶,喂鸡的奶奶,忙碌的奶奶。
老屋没有情感,屋里面生活的人让它带上默默温情。
现在,奶奶已经去世,老屋已经拆迁,物是人非,但幸好还有温暖的回忆。
无戒365写作训练营 第24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