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比吃重要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
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民主主义革命的先行者,中国国民党的创始人。他之所以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与个人的努力是密不可分的。1866年,孙中山出生在广东省一个农民家庭里,他从小就酷爱学习,有一种不停追求知识的精神。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读书。那所私塾的先生授课方式与现在有所不同,上课只是要求学生读书、背诵,至于书里讲的是
什么意思,他从来不讲,也没有学生提问。直到有一天,孙中山打破了这个惯例。那天,孙中山来到学校,像往常一样把书放到先生面前。这是每天例行的背诵检查。孙中山流利地背出了昨天所学的功课。先生听了,满意得直点头,然后又在书上圈了一段内容。照例先生念一句,孙中山跟着念一句。几遍之后,见孙中山会读了,先生就让他回到座位上自己去背诵。孙中山很快就能背诵那段内容了,但其中的意思他一点也不明白。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孙中山心想。于是,在反复斟酌之后,他壮着胆子站起来,径直到先生跟前,说:“先生,刚才这段书的意思我还没弄懂,您能给我讲讲吗?”教室顿时鸦雀无声。正在高声念书的同学被他这一问惊呆了,担心地看着他。先生拿着戒尺,严厉地说:“你会背了吗?”“会背了。”孙中山把那段内容一字不错地背了出来。先生收起戒尺,摆摆手让孙中山回去坐下,说:“我原想,书中的道理即使我现在不讲,你们长大后自然会明白的。现在既然你们想知道,我就讲给你们听听吧!”于是先生讲了起来,讲得很详细,很清楚。大家也听得很认真,很明白。
后,有个同学问孙中山,“你向先生提问题,不怕挨打吗?”孙中山笑了笑,说:“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把问题弄清,就是挨打也值得。”长大后,孙中山学习更加刻苦了。在英国留学期间,孙中山的生活异常艰苦,几乎连吃饭的钱都没有了。在了解了他的窘境后,几个中国留学凑了四十英镑,送给孙中山补贴生活。几天以后,这几个留学生一起去拜访孙中山。在孙中山的住所门口,他们连续敲了几次门,都没有人答应。就在大家以为孙中山先生不在家,准备离开时,门开了。开门的正是孙中山,他不好意思地说:“请原谅,我正在看书,没听见你们敲门。
快进!”几个留学生走进孙中山的住所,看见桌子上摆满了新书。粗略一算,买这些书大概需要三十英镑。孙中山先生连吃饭的钱都不够,哪有钱买书?留学生好奇地询问新书的来源。“这是用你们送给我的钱买的,我还剩下十英镑呢!”孙中山回答说。“你应该多买一些好吃的,不要把身体搞坏了。”一个留学生说。孙中山笑着说:“我觉得买书比买吃的还重要呢!”孙中山的勤奋好学感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他们都不再说话,用敬佩的眼光看着瘦削的孙中山。正是因为勤学好问,孙中山掌握了很多革命道理,提出了“新三民主义”。他为了改造中国耗尽毕生的精力,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也为后继者留下了珍贵的思想遗产。非常有理学习最怕不求甚解,不懂装懂的人永远都学不到真本领。所以,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多问几个为什么,把自己不懂的地方大胆地提出来,向老师和其他同学请教。只有理解了知识,在理解中记忆,我们才能真正牢固地掌握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