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给大家带来《引爆点》的分享。目的在于让大家在忙碌之余,也能高效读书,此外有不同观点处也欢迎加微信私聊。
这本书启发了两个道理:1.要把有限的资源用在重要的地方,即“引爆点” 2.想要引发流行就要有不寻常之处,因为相似的东西容易被忽略,使人厌倦。
书中讲的是如何引发流行,这里不止是社会现象和消息,也指有其特性的传染病和其它。让我先介绍一下基本概念方便理解,再给大家一些有趣的例子,请先耐心读完前奏。
流行是什么?特征是有感染性,微小的东西引起巨大变化,流行过程也是爆发式而不是渐进式。而如果要引发这样的流行,作者总结了三条法则,个别人物法则、附着力法则、环境威力法则。因为是外国人写的,为了方便记忆,我简单总结为人、事、传播环境。
人:正如资源要用到重要的地方,事件也要由关键的人来传播。这里有三种人(并非独立存在)
1)联络员角色:善于人际关系,能将内容更好的分发出去
2)内行角色:由于被人当作懂行的人,抛出的观点更易使人信服。不一定是专家,如果只是爱好者,让人觉得他没有功利心在分享,收效更好。
3)销售角色:销售员类型人有一种感染力,人格魅力会让漠不关心的人也产生兴趣
事:让人有深刻印象的事
环境:一是人习惯于跟随环境or其他人,二是环境会影响人的判断,例如美国有电视主持人为议员拉竞选票时,嘴角上扬的那位让人觉得他所播报的议员也能带给人好运似的。人懒于思考,因此依靠外部,原因可以参考我上一篇《影响力》的文章。
补充:小环境流行引发大规模流行,参考150法则(人脑通道量有限,150人是极限)
那现在我们来看看最近发生的一些流行事。
一、滴滴顺风车、自如甲醛房、百度复大医院事件
为何民众对这几家企业声讨力度如此强?传播的人并不是重点,如果环境是炸药桶,引爆点就是事件的附着力。首先我想声明,事件影响之恶劣绝不仅是事件本身,新闻中每天千千万万的惨案我们只是一睹而过,因为我们觉得那并不会发生到自己身上。但这些事件不同,我们每天用着这些产品,人天生害怕不确定,害怕随时成为受害者;另一方面是环境上当前社会节奏很快,快到我们为了谋生筋疲力竭,而这时有人要剥夺生存的最后权利,这时无论是曾受其害的还是生活中有苦难而借此发泄的,是一种对抗社会的发声。
二、为什么年轻人中弹幕文化流行
搜狗百科:弹幕视频系统源自日本弹幕视频分享网站(niconico动画),国内首先引进为AcFun(内容大众多元) 以及后来的bilibili(新生的二次元向弹幕网)。
由于本身年轻人就是潮流的第一批接触传播者,bilibili弹幕广受欢迎,加之各平台的纷纷跟进,才传播如此快速。而它真正重要的也是现社会环境下的引爆点,社会的节奏很快,娱乐方式越来越多,导致人的注意力也随之下降,尤其对于新一代90后,是社会变革的最先被洗礼者,传统视频的剧情节奏已经无法满足他们,而弹幕的娱乐性仿佛抖音的15秒效应,处处都可能是高潮点。而看电视从对抗无聊的目的也渐渐产生了新的能力—获得社会认同感。
通过上述的例子,发现似乎重要的因素只有环境和事件的附着性。因为书中的例子还停留在互联网不发达的时代,传播者的能力和纸媒非常重要,而如今互联网完美代替了它,只要环境和事件够料,无论是曾受其害者、网络营销者,还是吃瓜群众们,都不介意推一把热度。在网上看到这样的说法,《爸爸去哪儿》火了因为教育焦虑,不是爸爸带着孩子各种作,而是新一代父母应该如何与孩子相处;《非诚勿扰》真的是为了解决单身问题么,我们看到其中各种奇葩的事背后是为了解决男女青年价值观的冲突,相亲只是形式;《奇葩说》真的是为了看几个明星在那辩论么,而是本来非常坚定认同一方观点,可看着看着突然发现,世界还有别的角度,而且别人也是可理解的。
小规模也许是群众尝鲜,像流行不到一周的子弹短信;大范围流行一定是因为激发了存在于大众内心更深处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