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与苏东坡都是北宋的杰出人物,都是文学家和政治家,多才多艺,其文学思想流传广大,影响深远。然而他们的政治主张却完全不同,甚至针锋相对,对此,乌台诗案则略见一斑。王安石勇于改革,苏东坡平稳保守,这也说明改革的艰难性和保守的顽固性。对立统一规律是物质的根本规律,事物矛盾双方又统一又斗争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为打破陈旧保守,促进事物与社会的发展,充分解放生产力,改革是必然的选择,然而改革既不能左,又不能右,走的更是“中庸之道”。
王安石是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他是一个严厉、干练、冷峻的人,在处理问题时非常果断和冷静,他兴趣主要于政治和文学,是北宋坚定不移的变法派领袖,他认为只有通过变法才能够让北宋强大,致力于北宋政治制度改革,以实现国家的强大和人民的幸福。他喜欢写诗歌和文章,通过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他的文风以严谨、刚健、深邃著称,富有哲理性和政治性。代表作如《泊船瓜洲》、《登飞来峰》等。
苏东坡是北宋的文学家、政治家、书法家、画家。他是一个温和、饱满,注重人情世故的人。他兴趣广泛,不仅在政治和文学方面有着杰出的成就,还对艺术、音乐、美食等方面有着浓厚的兴趣,喜欢画画、弹琴、品茶、旅游等,爱好广泛让他的人生更加丰富多彩。他的诗词以豪放、洒脱、清新为特点,作品充满了情感和激情。代表作如《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苏东坡看到了一些胡作非为人士利用变法,导致些百姓被盘剥,因此他不认可王安石的激进变法的举动,倾向于保守派。
王安石变法以发展生产,富国强兵,挽救宋朝危机为目的,以“理财”、“整军”为中心,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各个方面。他提出“青苗法”、“免役法”“市易息钱”等政策,减轻了农民的负担,鼓励了农业生产,提高了农产品的供应。并加强财政基础,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他倡导“科举”制度,使官员选拔更加公平和能力导向。变法推动了文化和教育的发展,有助于知识分子的兴盛和文化的传承。变法改变了北宋“积贫”的局面,扭转了西北边防长期以来屡战屡败的被动局面,取得了一定的富国强兵的效果。但因受到当时一定条件和环境的约束与影响,改革过于激进,操之过急,引发了社会不满和抵抗,导致了北宋朝廷内外的动荡。
对于个人与组织来说,改革促进发展是无二的选择,如何更好地借鉴与吸纳各方经验与智慧,苏东坡与王安石,保守与改革,作为北宋的两个杰出代表,给我们提供多维度的深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