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公司附近开了个西餐厅,味道不错,吃过几次跟店长熟了起来,才知道这家跟附近一些餐饮店的老板都是同一个,不明觉厉。
这个老板在附近既有标准化的连锁快餐,也有环境雅致的咖啡厅、西餐厅,还有适合团建的酒楼菜馆。几家店人气都不错,可以说覆盖了这周边主流的餐饮需求。
这让我想起一个最近频繁听到、看到和感受到的词:矩阵。
在百度百科中,矩阵更多是一种数学概念,而在我最近了解的案例中,它更多的是代表一种营销思维。
有的人用它来设计产品,推行多元化品牌;有的人用它来聚集流量,占领细分市场,今天就来看看矩阵思维在这两大类里的具体应用。
一、产品矩阵:满足不同用户
写得再好的文章,总有人看不下去;做得再好的产品,总有人用不习惯。
这个世界正在日益的多元化,我们越来越难取悦所有人。与其如此,不如为每类受众定制他们的产品。
所以你会看到,宝洁有飘柔,还有海飞丝;腾讯有QQ,还有微信;阿里有淘宝,还有天猫;今日头条,有火山小视频,还有抖音短视频。
即使不看这些大厂,你在自媒体领域里,也能看到越来越多的矩阵思路。
有纵向拓展产品形态的:比如“十点读书”,横跨公众号、微博、电台、读书会跟社区等多种产品形态。
有横向拓展内容主题的:比如“视觉志”,其旗下已经有一个庞大的公号矩阵,在各自细分领域名列前茅。
更何况,除了满足用户需求的原因外,这样的策略对于公司来说也更为保险。
比如自媒体领域的封号风险,让多少大号睡不好安稳觉,建立多元的产品矩阵,就是一种很好的避险手段。
即使是那些没有依托平台生存的产品,也担心哪一天自己的产品不受用户待见了。多一个差异化的产品,多一份母公司的生存保障。
总的来说,产品矩阵强调用户定位,产品大都有较大差异性体验,常见于成熟组织,也是大部分人日常比较容易了解和看到的一种策略。你可能还看到它另外一种名字:多品牌策略。
二、流量矩阵:占领细分市场
与产品矩阵常见于成熟公司不同,流量矩阵更常见于草根,往往产品差异不大,用户群基本一致,更侧重于流量的获取和聚拢,意在最快速的占领细分市场。
这也是我今年对矩阵思维的新理解,刚开始接触的时候,我还以为是某个行业很独特的思路,只到后来看到了不少新的案例,才发现这个思维还是蛮普遍的。
举一些案例:
电商行业:淘宝店里你搜索某些关键词,看起来很多淘宝店是不是,其实背后的操盘人可能也都是同一人,这就是所谓的店群打法。
游戏行业:有个朋友在移动互联网早期,大批量的制作了上千款儿童游戏上架IOS,通过广告获得数百万元盈利。即使到了现在,也有不少公司专门做各种换皮游戏,快速洗用户。
线下门店:有个朋友开了数百家门店,同个城市同个区域同时布局若干门店,看起来不同品牌,实际上都是同一个老板,跟篇头说的餐饮老板不一样,他这些门店都是同一类的。
APP行业:无论中外,早年都有很多案例,把一个APP通过不同的主体进行包装,比如:兰博基尼「老司机」教你 App 致富秘笈 | 一起赚美元。
与上面类似的,还有站群、小程序矩阵、自媒体批量做号……不一而足,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你看不到。
就目前看到的案例来说,这类策略适合特别适合于一些行业的早期阶段,有利于流量的快速获取,进一步降低获客成本,将商业利益规模化。
好了,今天的文章比较简单,做个小结:
矩阵思维是个好东西。
对于成熟企业,可以采用产品矩阵,满足不同用户需求,防范市场风险。对于个人或者初创企业,可以采用流量矩阵,批量制作,快速占领某类细分市场,形成自己的利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