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路》这部纪录片,是导演郑琼用六年时间追踪拍摄了三个处于不同阶层的孩子,让我们看到了三个不同阶层的孩子怎么面对“读书”这件事。人们常说教育改变命运,说这句话的肯定不会是一个十来岁的孩子,对于一个未成年的孩子,他/她的三观、眼界受其父母、老师的直接影响。谁都无法选择自己的父母,也无法自由选择老师,但我们可以选择成为什么样父母和老师。看完《出路》,我就在心里自问:如果我是其中一个孩子的妈妈,我会怎么做?如果我是其中一个孩子的老师,我又会怎么做?但答案一直不清晰。
直到看完对张良老师的云访谈,我心中的答案终于清晰起来,我要成为一个站在未来看教育的母亲和老师。
上一辈常说的那句“我们以前那么多孩子,不照样养大”是站在过去看教育;“好好读书,考个好大学,将来找个好工作”是站在现在看教育;而“未来会遇到很多变化,可能会遭遇多次特殊处境,我们的教育能为孩子应对将来的各种变数时做什么”,就是站在未来看教育。
采访汶川地震幸存者的经历,过去几年无法预测的灾难都让张良老师意识到:“我们看待世界的方式要变,未来世界的结构和运行规则正在发生大的震荡,这可能将是常态。”基于这个“常态”回看现在的教育,作为父母的,现在要给子女什么样的家庭教育?作为老师,现在要教给学生的是什么?如果继续仅仅教给下一代具体的知识、培养某些能力,到底能帮助他们应对什么?是应对已知的、能看到的问题、挑战,还是未来不可预测的新情况新问题?答案已经很明晰,我们的教育要更多地去激发、培养孩子将来能支撑他应对挑战或困难时的内在力量。
站在未来看教育,启示我们不要给孩子太早的定位。因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激发人内心的力量,开启心中的泉源,就像活水源头,源源不断”。学习是探索世界的过程,每一次经历都是成长,各种经历的积累都会成为将来理解社会的重要渠道。所以不要对孩子有太多预期。
站在未来看教育,也启示我们不要把自己限制在学科教师这一个角色中。老师不能仅局限于自己所教的学科,而应是一个快速的学习者,有迅速成为专家的能力,因为我们在现实中遇到的问题用一门学科、一项技能是不能完全解决的,转换一个角度,站在学习的视角,不断扩大知识边界。
我们向孩子传递什么,就在他们的心中埋下什么样的种子,所以选择成为什么样的家长和老师是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