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在满足了基本生活之后,越来越重视自己的健康,尤其是那些退了休的,或者企事业单位为了减员,被退休的所谓内退人员,可谓是有钱有闲,无所事事,在互联网,媒体的怂恿蛊惑下,投入了保健的行列。这些人有一个跨界的称谓,中老年人。她们或以各种运动器械晨练,或跳广场舞,更有一些人把目光投向了医院。
互联网时代,智能手机的普及,让大量有关健康的文字成了网络,微信的传播主要载体,并迅速扩散。很多媒体为了博人眼球,不惜发布虚假消息,让那些缺乏医学知识的五六十年代的人,趋之若鹜。甚至有媒体宣称,在疾病多发的春秋季节,到医院挂几天丹参注射液,就可以保证半年不会得心脑血管病变,更有一些老人为了刷存在感,居然现身说事,头头是道。医生笑了;药物在体内48小时有效。
都是医保惹的祸。让这些经历过困苦的人们,觉得住院很划算,可以医保报销百分之七十,滋生了占小便宜的心理。医院的管理体制也有问题,一味地追求利润,考核科室病床空置率,这就让医生在处置时,不管有病没病,先收进来。接着就是一叠检查报告,患者也高兴,医保报销啊,CT,核磁共振都上,美其名曰,提早发现,及时治疗。
这几年老母亲身患多种疾病,几乎跑遍了西安的各大医院。每次送患病老母亲就医,都会被医生告之病床紧张,住进去却发现很多无病呻吟的人,堂而皇之的占着床位,而病入膏肓的人却在走廊里躺在折叠床上,痛苦的呻吟着。
在医院就见过一对夫妻,悠闲的躺在病床上,看着电视,算计着两个人花一万元住院费,医保报销七千元,合着一个人只花了一千五百元。划算!哦,三千元,能赶一头猪回家,等于天天过年。医院也是奇葩,居然把两个人安排在一个病房,惹得其他病人极为不满。两个人全部检查报告没有任何病症,每天静脉滴注丹参,黄芪。医生护士也挺省心,不用检查治疗。还要住够医保要求最高期限,这样就造成真正有病的患者住不进来,没有病的占着床位的怪像。
这不是个案,是一个普遍现象。公立医院丧失了治病救人的宗旨,成了“逐利”的工具,就连医生都说;医院快成了退休职工疗养院了。当然有的医院在这方面也有对策,做的比较好,遇见危重病人,先加个床收住进来,全部检查结果出来后,发现没有太大疾病的人,建议回家调理,及时通知出院,并优先把加床病人转进病房,这样既不影响医院收益,又能使真正有病的患者,得到及时的治疗,这是医院的管理问题。
当然,医院人满为患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而剖析这些因素形成的深层次原因,主要是医院利字当头。这里面有医院的管理体制问题,政策导向问题,借鉴国外的成功管理经验,应该加大基层社区医院的投入,实行分诊制,转诊制,这样既可以解决社区医院经费不足,又可以减少大医院人满为患。再者加强正规的医疗卫生,保健知识宣传,宣传媒体应该限制盈利性虚假宣传,将体检纳入医保范围,减少医院人员流动。
实行“医药分开”,机制上使药品收入和医院收入脱钩,像澳大利亚等国家一样,医院开具处方,药店买药。实行医保以外的医疗费用直接补偿。可以探索大型医院包管社区医院。专家社区医院坐诊。分流患者。向社区医院提供综合医疗卫生服务设施。这样可以有效的解决医院人满为患的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