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桂香渐浓的季节,我和往常一样坐在甜品店,选了个靠窗户的位置,享受着午后的暖阳和岁月静好的时光。
巧碰小节,店内进进出出的上学娃,都是三两个好友聚在一起说聊着昨天和往些日子里的琐事。有抱怨,有嘲笑,有不明,有诋毁,可那个扯着嗓子给亲妈打电话让其去某个地点帮取快递的女生,语气里并未有“请求”,反而更多的是理直气壮,义正言辞,理所应当。
我有些不快。不明是由于何种原因才能致使对亲妈连与陌生人之间最基本的尊敬都无法持有,我首先想到“溺爱”,可又立马否认,又再想到“家教”,对的!子不教,父之过。
这种情况其实并不特别,反而是普遍,几乎我们每一个人身上都有。
我在家懒得会让爸妈帮我倒杯水或者盛饭,也会嫌弃爸妈这样那样我认为是“劣习”的毛病,甚至也会用自己的价值观去与他们对质……
而他们呢?把最好的给你,和你出门会精致的给自己收拾一番,你发脾气什么都依你,没钱给钱,受累了就让你回家,撑死了就唠叨几声你的懒惰,却从未嫌弃你半点。
我问过我妈这个问题——为什么?她说:“总有一个人是不能放弃的。”
她的是我。
所以我们在很多时候心里都特别笃定这个问题的原因是:即使我们对他们再怎么言行刺讽,他们也会在晚饭做好后喊你回家吃饭,因为我们笃定这份感情的毫无替代性,所以特别放心的“使唤”“大骂”。不可否认,他们从不会因此和我们计较,也不可否认,我们由于放任自己而开始变得肆意妄为。
他们没有上辈子欠你的,反而你这辈子欠了他们——这个是我们要意识到的。
我们真的过了那个“不知年少无知时”的年纪,反而到了“懂得”及“明了”的阶段。不要总装成大人模样,去告诉他人你的对错黑白。价值观念这个东西是因人而异的,你的对及他人的错,所以不要用此去告诫你的父母他们是“不对的”。
因为在他们那个年代你的言行举止就已经是错的了。
那个女孩在挂完与母亲的电话后,依旧和三两个好友嬉闹说着谁的不是或抱怨对方的不对。全然不在意刚才言语上对自己母亲的不尊敬,还有指言道令。
我们为什么对陌生人能做到举案齐眉、彬彬有礼的举止,可对至亲就是不检点的大咧“呦呵”。这是一个原则性问题,下意识的习惯,也因此开始“不拘小节”。
你说它重要吗?它只能体现出你的教养问题——就是说话用“你”和用“您”这么一个细小的区别。可它却能决定很多事情的成败与否。
人熟自顽。指的是你所认为的“好关系”,可以略过对方的感受或者意见,自我的给对方做某些决定或是让对方感受恰恰相反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