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1页的《小城》,读到第496页,我的神经和情绪才一松。好比一路读下来眼看着故事里的角色死的死伤的伤,紧张和阴郁之中作者劳伦斯·布洛克突然给了读者一点点阳光的清香——这些留守在纽约的男男女女将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愚钝,读小宝先生刊登在《东方早报》上的绝妙的书评《小城故事多》,竟没有联想到劳伦斯·布洛克不是我完全陌生的作者,只是,他那么血腥地写发生在纽约的凶杀案的侦探小说,手里的4本我只读了2本就偃旗息鼓了。因为这个疏漏,那几天,在网上漫无目的地寻找我以为是不认识的作者的新作——如今的出版社就是刁钻,在各家网站上这里漏一小段那里载一小节的,全是精华,挠得你心痒得不行,非把小说买回家不可。
小宝先生的文章里,出了一个有趣的题目:如果布洛克先发表《小城》的前一百页,然后征询读者的意见,往下走,你们最想看哪几位的故事?我读《小城》之前倒是想着到时候千万别忘了问自己接下来最想读到谁的故事。可是,读到100页的时候,早就忘了小宝先生故弄玄虚的问题——杀手杀得性起,一个个无辜的生命只因为碰巧与杀手擦肩而过,就成了冤死鬼,费雪、克拉拉、茉莉……且一个个死状极为糁人。我读到100页,职业古怪的同性恋者潘科、老色鬼刑事案律师温斯特、潦倒的作家克雷顿、为释放情欲绞尽脑汁的画廊女老板苏珊、被迫古怪的前纽约警察局局长巴克伦等等统统退到背景里,我只想尽快知道,谁在跟纽约作对。
血手木匠在490到496页之间,被孤胆英雄巴克伦三枪撂倒在可怜的受害者的小艇里,故事就此结束。可是,阅读并没有结束。扔下书去游泳,围着游泳池一圈一圈地兜,脑子里也在一圈一圈地转:纽约人都这么剑走偏锋吗?是的,知道故事的结局后,情节退潮,涌到你眼前的是一个个被劳伦斯·布洛克雕琢得形态各异却齐齐跃出了我们约定俗成的道德规范男男女女。年纪轻轻的潘科,怎么偏偏要去妓院这种地方打扫卫生以换取果腹的银两?已经功成名就了,温斯特仅仅为了能继续享受情欲而放弃医治癌症,这算什么?据说是暗讽作者自己的落魄作家克雷顿,怎么涉嫌了谋杀案反而走红起来?说是画廊的老板,想性爱多过想艺术的苏珊,作者为什么把那么多溢美给她?漂亮、性感、手到擒来的本事……用小宝先生的话来说就是苏珊设计的叫人不忍卒看的场面不脏,再如何,苏珊也是我们固有的道德观念所认定的脏女人呵,还有那个巴克伦,沉溺于苏珊设计的情色游戏中不能自拔直到拔枪击毙血手木匠才获新生。凡此种种,就构成了纽约城里的人群?即便是没有到过纽约,即便是风闻纽约人有多么糜烂,都不能相信他们是纽约的大多数!
对了,《小城》的故事开始于2001年的911以后。大概只有纽约人,才能够称出曾经耸立的双塔的分量,而双塔的轰然倒塌,让纽约人个个失重,于是,苏珊他们以玩弄生活对抗绝望。作家劳伦斯·布洛克制造了一个杀手,一个因亲人全都死于911而由好好先生变成杀手的血手木匠,让纽约人因此堕入绝望的底部,随后,血手木匠被失去生活方向的巴克伦收拾了,标志着纽约人摆脱了911造成的阴影,振翅飞翔——这是资深纽约人劳伦斯·布洛克写《小城》的目的吗?
这样去理解《小城》,就把《小城》给稀释了。就像我没读《小城》之前,不能体会小宝先生对译者刘丽真的赞誉。那些难以启齿的场面和用词,刘丽真居然都用贴切的中文一一摆平,且不脏,不易,真不易。尽管如此,我要把手头的这本《小城》收好,省得家里的小孩无意间翻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