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和做到加起来,才是一个完整的认知过程!一直在思考中产家庭的“协作培养”的方式,工人阶级和低收入家庭的“自然成长”的教育方法,这两种不同的教育方法会对孩子的未来产生什么不同影响。
通过阅读资料和观察身边的孩子,其中一点是明白了!
通过不同的教育逻辑,孩子们事实上获得了不同的文化资本!家长们一厢情愿的认为孩子们接受者同样的基础教育,可实际上因为社会资源和社会地位的不平衡,导致了协作培养和自然成长这两种比较明显的不同教育方法!
中产家庭传递给下一代更具有社会优势的技能,而工人阶级和贫困家庭的孩子,则因为获得的技能不具备社会价值,而逐渐生成了一种局促感!
父母们自身的社会资源和价值观,决定了他们采取怎样的教育逻辑和教育行为,这些观念与行动又进一步塑造了孩子的未来!
身边孩子们的课外活动选择大致可以分为两类:
有的在培训阅读,舞蹈,乐器,绘画,书法,围棋,奥数,竞技,体育等复合社会价值需求特质的技能,是在复利效应般的完成能量积累,看似自由时间少了,童年少了一些愉快,但十年后因为这个积累的过程,他们对未来的追求会更具有信心!
有的孩子时完全自由选择,家长辛苦养家,不认为自己有需要参与到孩子的课外活动,要求孩子们不要打扰到自己,甚至不觉得孩子的课外活动有什么重要!这类孩子的课外活动有哪些呢?无目标的漫步,无休止的追逐打闹,爬墙上树,玩鼻涕泥,打游戏等!更像是一种快乐教育。一个共同的特征,同样一年下来,没有什么复合社会价值所认定的特质的技能提高,这就是缺少能量积累!
日积月累下来的区别会是什么呢?
多参加课外活动是增加知识和技能,沟通丰富的深度要看说理+商讨+引导思考!家长受制于个人经验,能力,观念,对孩子的教育参与不够,才是真正的输在了起跑线上!
中产家庭的孩子明显的具有优越感,家长选择教授的文化技能有引导性和目的性,都是为了复合社会价值的特质需求,与社会要求的品质有高相似度,这是有意而为,刻意练习!
工人阶级或贫困家庭的孩子,明显多了一份局促感。很少与成年人互动,缺乏必要的社交技能!而各种课外活动,技能培训。正是提早的通过竞技开始了和成人的互动,在成人面前展示,把自己更多的放在了与成人平等的地位!这种局促感,在未来的职场竞争中更容易处于劣势!
贫穷有个怪圈,越忙越穷,越穷越忙,做的杂事太多,不够专注,老的年轻人,认知僵化,缺少等待中积累,不会做减法等等,都会通过父母家庭影响到孩子!
还有句话,只去和能沟通的人沟通!这也意味着和不懂得或不愿懂得人沟通是无效的,可以省省了!这又是一个起跑线上的鸿沟,懂的人一骑绝尘走了,不懂的人终究还是不愿去懂,可能他已经尽力了,可事实还会以他不懂作为他的起跑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