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我们个人来说,一个善于读书的人,才会拥有永远不会老去的青春,才会是幸福和美丽的!岁月的风霜催不老文化的恒久!
古人说:一日不读书,尘生其中;两日不读书,言语乏味;三日不读书,面目可憎。谁也不想胸无点墨!谁也不想语言乏味!谁也不想面目可憎!
人生识字读书识,一派书香做知己。小时候读小人书,篇幅优美的图画,简洁明了的名字,《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等等都是那个年代的最爱,也是长久无法磨灭的记忆。初中时爱上读余秋雨,喜欢他那文化人厚实的心灵,席慕容的诗,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后来又爱上了读金庸古龙,犹记得那时接着宿舍外昏暗的灯光,如饥似渴地阅读书中的情节。后来又看了《平凡的世界》《简爱》《呼啸山庄》等等,领略世界之美,经历不同的人生故事。到了大学,因为选择了汉语言文学专业,这可是来到了乐园,整天不是泡在图书馆,就是阅览室,恨不能把图书馆里的书全部读完。上课时,听老师讲诸子百家,唐诗宋词元曲,感受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讲古希腊古罗马神话,莎士比亚悲剧,各国小说。感受中外文明的不同。那时候,读的书比较杂,古今中外的书,各个流派的书,小说,诗词,散文,戏曲等,领略不同的风采与魅力。
后来,爱上了宋词,从宋朝走来的时候,泛黄的书页里夹杂了金戈铁马,战旗在北风中猎猎作响,亦可遇见环佩叮咚的女子,在江南的雨里撑一把伞,信步而来,步步生莲。喧嚣的尘世,捧它在掌心细细读来时,心情平静而闲适。厚厚的一本《宋词》在手,偷得浮生半日闲的小欣喜,走近一个时代,走近一份清雅。庭院深锁的某处。花独自开,叶独自落,人独自等。潇潇雨歇的营帐。醉里看剑,沙场点兵,丹心惶恐。日日花前常病酒,是因为征尘不断,满城锦绣之时,在等的人眼里红尘紫陌,只有莫凭栏的凄苦。
在书中我捡拾了幸福、美好,老大小的时候,说话晚,2岁时,仅仅会说“爸爸、妈妈”,当时非常焦虑,唯恐他不会说话,慢慢的,虽然他不会说,不会读,我也坚持每天和他读一读《婴儿画报》,让他对句子有一定的印象,后来又和他看一些儿童绘本。渐渐的,他会说的词慢慢得多了,也慢慢会说句子了,再后来,他说话没有问题了。小学后,他对拼音没有接触,每天困于拼音的拼读中,有时看他也着急,后来,我找来拼音的绘本,和他一起读,因为书的内容是他喜欢的,他读起来也感兴趣,就这样,我和他每天读一段,他对拼音也熟悉了,认的字也多了,也会讲故事了。再后来,他能自己慢慢读书了,每天晚上,我和他各自手执一本书,静静地进入书中的世界,享受美好的时光。
小儿8个月时,与他一起读《婴儿画报》,虽然他不会读,但也对图画、文字、故事感兴趣,等会说话时,能自己看着图画讲故事了。后来读幼儿绘本,慢慢地,他认字多了,能自己简短地读一些书了,他喜欢读《十万个为什么》,直到自然之谜,有一次他在矿泉水瓶的对面看东西,兴奋地说:“妈妈,妈妈,你快看,这水很神奇,可以把东西放大,和放大镜一样。”他总是对事物充满好奇,总爱问为什么,在书中寻找答案,给我讲光的折射作用,讲影子的变化……现在他读童话、天文地理等书籍,每天读书已经成为他的习惯。
多年来,我与两儿一起读书,各自喜爱的书不同,有时,几人会讲讲自己读的书,在书中,小儿获得了知识、快乐、道理。而最低谷的那两年,也是读书陪伴我们度过。在书中,我获得了心灵的宁静,没有陷于痛苦的情绪。
阅读写作从不分家,读书之余,我喜欢用文字记录生活,每每翻越自己写的文章,总在回味那时那刻的生活,几年来,散文、寓言、童话等文章常发表于杂志报刊。写作的快乐表现在写出来的文字表现在写出来的文字变成报纸刊物上的铅块字,让无数或陌生或熟悉的人一同品味,仿佛别人吃着自己亲手做的一道好菜,满桌都是赞美的话语,这是一种美妙的快乐。
日子总在不经意中流淌而过,伴随着时间的流逝,生活中一些画面却就此定格成为永恒,就象时针旋转一圈后又回到最初的位置。一家人吃完晚饭后,各自找到一个舒适的位置坐下,手里拿着一本书籍进入坐定状态,享受着难得的静谧,时间便在此刻定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