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妻子的价值观太过一致,相识后不足两周一经认定便赌上终生,然后用心经营,就这么甫一相识竟然就活出了老夫老妻的味道,投资、购房、同居、视频见父母、结婚、决定回国、处理产业、生娃,拢共一年时间,高效到了现在想起来依然匪夷所思的地步,我们曾推演过当时的情况,房产入市时间(有一套是在婚礼的间隙完成签订)、结婚时间、决定回国的节点、以及处理生意的速度,出入进退恰到好处,倘若我两对彼此---不要说不信任---就是有哪怕一丝的犹豫,也不可能有现在这样的局面,2012那一年,是我俩人生共同的复利节点,以绝对的信任、各自优势的尽情发挥一起越过了那道门,成就了彼此,也成就了我们,从那以后,就总是以夫妻共同体来面对生活。
人有的时候真的需要孤注一掷,但押注的眼光却是多维度的综合考量。
30-50岁这20年的夫妻可以说是整个家族这条大船的掌舵者,他们的眼界、观念、做法直接决定家族的未来走向,两人一体之系,重于泰山,不得不精缜谋查、如履薄冰。
整个家族积累,教育和传承无疑是重中之重,我和妻子对孩子的教育有两个基本点:眼界和抉择。
有这样的认知是立足于从儿子出生18年后,2013年开始,到2031年时,以最保守的程度计算,资产以平均7%收益估算,是现在的4倍;人脉的构建、相同层次圈子的经营,是处于人类Top8%的阶层,就是说18年后,我儿子成人的时候,他将面临一个更高的起点、拥有更多的资源、以及从小一起长大、见识相当的伙伴,到那时,最重要的素质是什么?
根本不是什么技能、或者知识,而是胸襟气度以及临机决断。
以18年后的愿景倒推,教育就有了清晰的方向,重在开阔眼界、以及锻炼选择能力,所以从娃6个月开始就各省市到处跑,大城市、小县城,云山、大海,黄土、草原,各式风土、各式民情,一边带儿子看世界,一边认真的做好自己潜移默化间产生影响,我经常为儿子读经典,《论语》、《韩非子》、《鬼谷子》、《诗经》等,只是要让他熟悉并习惯诗书传家的氛围;平时都会有意识的问他的意见,虽然做不得数,但就是要养成从日常生活参与决策的习惯,见惯世面,各种场合表现出远超年龄的举止,效果看来很好,只是缺乏群体意识。
今年4月上了幼儿园,感谢这个时代的科技,手机上就可以观看实时视频,起初儿子插着双手到处晃荡,并不参与小朋友的活动,老师的引导似乎也不见效,想干啥就干啥,没有一丝的局促,倒是经常像个主人一样张罗老师和其他孩子们该吃饭了、该休息了等等,我很开心,教育方向已经奠定了他主人翁精神的基础,而这个幼儿园最让我满意的是老师们都是随着孩子们的性子善加引导,并不强制一定要合群、一定要听话,到现在半年多时间,已经在群体中表现颇为得体,有主见但不显得疏离,反应极快、言谈熨贴,但是理科和我两一样极差,4岁了还数不到20,现在还小,大方向确立,且由他发展便是。
侄子15岁,初二,在太原一家国际私立学校读书,同学都是非富即贵,且都勤奋好学,同侪压力极为明显,所以侄子不用强迫自己就十分用功。今年我自己思维迭代飞快,所以对他的理念灌输有了很大的不同,原来是以个人实践为主,现在意识到了同侪的巨大影响,我自己虽然是学渣,但周围尽是名校好友,合伙人就是北大高材生、总理同门师妹,其他清华北大、斯坦福、耶鲁、牛津等好友比比皆是,我时常会把观察他们思维举止的心得讲给侄子听,从小就规划好他的学习路径,小学时就从县城到了太原,一路到现在,已经与原来的县城同龄人拉开差距,今年对他最大的影响就是目标设定,未来4年就是要奔着清华北大去,然后去斯坦福或耶鲁进修商科,了解了名校的风格,就会相对应的训练,效率倍增,他的成长之路也可以为我儿子树立榜样,未来一起振兴家族。
“齐家”之重乃在教育,教育之重在于父母的认知,不停成长、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