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个喜静的人,却干了份和哭哭闹闹的孩子们打交道的工作。仔细算来和那帮小屁孩相处也已经三个月了,渐渐发现我已开始习惯这种每天吵吵闹闹的生活了,甚至可以说有点喜欢了,好似这成了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每当课间经过教室,若是发现他们静悄悄的,我会投去好奇的目光,探头张望;每次下课,我会耐心地待在教室,心里默默猜测着:谁会最先向我“告状”?谁是“被告”?谁是“原告”?然后我邀请一群“证人”陈述说词,我来“审判”。
除了课间的嬉戏欢闹,我发现:学生,教育的对象;同时,他们又是学习的对象。只要用心感受,每天都能发现他们与众不同的地方,这给我带来了新的体验和感悟:
不吝啬自己的赞美
有人为了斩去失恋之苦,长发修成短发;而我是心血来潮,给自己卷发换了个造型,增添几分乐趣!谁能料到,一走进班里,所有同学纷纷投来新鲜的目光,更有小萌胖笑嘻嘻地说:“A老师,你真漂亮!”心里先是一惊,紧接着便是美滋滋的。是啊,他们就是这么单纯,敢于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这样一群可爱的人,我该拿他们怎么办呢?唯有爱才是王道!可是,温柔的爱,他们能感受到吗?这个问题一直萦绕在我脑海里。连小朋友看到自己喜欢的东西、喜欢的人都会由衷地赞美,更何况是为人师的我们呢?詹姆斯说过:“人性中最深切的本质是被人赏识的渴望。”小朋友们当然也不例外。我们不应该时时刻刻强调他们的错误,用放大镜放大,直至他们自己看到甚至家长看到。通过观察,不少小朋友遇到障碍,他们擅长使用躲避术和反弹术。所以,利用他们希望成为班级焦点的心理,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赞美他们,以此鼓励他们,从而让他们发挥自己的最大潜能,我想这才是真正的育人之道吧。搭建沟通桥梁
他们看到和蔼可亲的老师,心里是渴望找老师聊天的。我们班里有一个“小不点”,学期初对我是退避三舍,我曾问过她原因,她坦诚地对我说:“刚换新老师,还不适应,想B老师了。”当时的我有一丝丝小失落,但是也渐渐明白了,因为我还没走进她的心里,对她来说我还是个陌生人。所以我给自己一个机会,也给她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近来,她去英语办公室时,总会来看看我在不在;有时没遇到英语老师,她就偷偷走到我身后,估计是想看看我在做什么(有时还真是被她吓死)。今天中午,她既没找到数学老师,也没找到英语老师,只见她撅着嘴走过来对我说:“气死我了,我找英语老师,没遇到人;找数学老师,也没遇到人。”哈哈,看着她袖珍的脸,我心里偷偷笑开了花,“因为我刚刚看到她们在楼下吃饭呀。”三个月的时间,她终于开始学会跟我交流了。在班级管理上,我可能比其他老师稍逊一筹,但在与学生的沟通上,我已在有些小朋友的心里搭起一座桥,她们会主动靠近你、与你交流。
我已慢慢离不开他们的哭、他们的笑。在这条充满荆棘的路上,慢慢来,一切都来得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