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中,一直不太习惯婆家孝感的饭桌风俗民情。
不知怎的,这次回家过年,似乎对一些原本自己不太接受的事物,多了几分接纳。
昨日,按照惯例到黄陂走访两个姑姐。
午餐在二姐家进行。二姐夫是个热心外向之人,邀来临近亲朋一同会餐。
摆在客厅正中的四方餐桌如何安排座位是餐前第一档程序。按12人就餐,桌子每边坐3人。正对大门的一边为上席位,理当安排长辈或年纪大的三位客人,正中间的一个自然为最具权威的客人。直面厅堂两侧一般是平辈席,中间座位通常留给外姓平辈,例如我就归属于坐在侧方中间的席位。背对大门的一方为下席位,一般是安排自家主人或晚辈客人就坐。
按这个规则,二姐夫大着嗓门张罗着客人就坐,期间客人们客套地你推我让一番后,在主人的再三邀请下一一落座。
桌面上首先是五六道凉菜摆成圈,中间留有一两个菜碗的空档。
热菜一道道地上,客人们集中品尝。中间的热菜不断更换,下一道菜端上,上一道菜则拆下桌,而四周最先上的凉菜则不动。如此一来,客人们均能吃到刚端上桌的每一道热菜。当然,若没能抓紧品尝的菜也就再也没有机会了,呵呵。
饭局地处黄陂,也着实让人感受到黄陂人的能言善语,似乎人人都是交际高手。
处于礼节,每人动筷子品尝新菜之前,几乎会习惯性地邀请其他人一同品尝,因此,大家相互邀请,热闹非凡!
还有一关键环节——饮酒。那可真是让人折服!
坐在下席位的一位客人一开始说自己不会喝酒,受二姐夫委托,非常谦虚低调地打开酒瓶,逐个斟酒。起初客人们居然都说不喝。几经劝解,终于有两人端杯,期间你来我往相互敬酒,尽说着一些调侃俏皮话语,虽然相互推搡,不多时一瓶酒便底朝天,第二瓶开启……
每每这时,我这个唯一的“外乡人”,总是较为拘谨客气地坐着,被动地感受着这与众不同的乡村文化。主动动筷吧,显得有失礼节,非要等着他人的邀请才能去夹菜。想多吃几口所喜的菜吧,却在短时间内被其他菜肴替换。看着大家客套地相互奉劝,觉得很不习惯。
时间久了,明白这是一方风俗。从内心接纳后,感触竟然全然不同!
还是那般地坐于桌边,慢条斯理地品菜,但更多地,则是用心、用情地感受着二姐家的热情,感受大家当下的感受,和席上的每一位客人在那时那刻同频共振!
将自己融入后,很明显,我被他们的开心、热忱所感染。每个人都洋溢着欢愉的笑容,言语间无不透露着相互的关爱,牵挂与祝愿。
一切,都是美好的真诚!这份真诚,城里人难有机会感受!席上客套而幽默的言语,谁又能说这不是当今社会所需要的基本交际能力呢?
不过,令我自己好奇的是:是什么让我对身边这些人、这些事有了不同的观察视角?是什么让我对周遭原本不太理解的事物有了更多的接纳与认同?是什么让我以一颗平和心觉察到事物背后的美好?
期待春节期间,乃至未来的生活里,我能拥有更多不同往日的焦点与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