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一个话题,说有一家饭店在门口立了宣传牌,上面写道:“吃饭20元,停车免费。”结果生意平平。
后来把句子顺序换了一下,改成“停车免费,吃饭20元。”生意一下就火起来了。
“吃饭20元,停车免费。”“停车免费,吃饭20元。”这二者实质是一样的,也就是它人让顾客得到的结果完全相同,但是为什么效果不一样呢?关键是二者所吸引的消费群体不同。
前一种写法吸引顾客的前提是顾客有吃饭需求。这个内容对有吃饭需求同时又有停车需求的顾客有吸引力;对于没有停车需求的顾客来说,首先看的是价格,一看价格没有竞争优势,就不会被吸引。对于只有停车需求而不打算吃饭的顾客来说,由于思维定势的影响,首先想到的是自己不吃饭,往往就不会被这个宣传吸引。后一种宣传语吸引的是有停车需求的顾客,顾客首先注意的是“停车”问题。一看停车免费,而吃饭也才20元,他就会拿其他停车场的停车费来比较,觉得划算,顺便还把饭吃了,自然就会被吸引。
这两种写法实质一样,但吸引的顾客不同,对总体顾客的吸引力有差别,自然效果就不同。
这让我想到20年前在杂志上看到的一个案例,说一家商场专柜写了“买手表送香yan”宣传语,顾客买一块100元的手表,会获赠一包价值100元的香yan,但销量一般。后来改成“买香yan送手表”,买一包价值100元的香yan,将获赠一块价值100元的手表,销量大增。二者实质一样,为什么效果不同呢?也就是两个写法吸引的是不同的顾客群体,自然他们想法就不同,结果也就不同。前者吸引的是买表的人,这类人首先会比较价格,如果买表的人又不吸yan,这个赠品对他来说就毫无价值,也就相当于没有赠品。后者吸引的是买香yan的人,反正要买yan,买了香yan又能得到一块手表,自然划算,并且手表人人都用得上,而且20年前手表曾一度很风行。
上面那个吃饭与停车的例子也是同样的道理,可以把每一种写法中的后一个免费的事项看作赠品,这个赠品对顾客有用还是没用,其结果就是有吸引力还是没有吸引力。
以上例子中宣传效果的差别,说到底是由语序决定的。
历史上有一个案例也是这类情况。咸丰四年(1854)初曾国藩率湘jun镇压太平jun,却总打败zhang。在给皇帝写的战报中写道“屡战屡败”请求严惩,部下建议改成“屡败屡zhan ”,曾国藩接受了建议,不但没有受惩罚,反而继续被重用。二者所说的实质一样,都是zhang打了很多,都失败了,但是前者说的是负面结果,给人的感觉是打一次败一次,后者则是正面结果,就是即使打了败zhang,还是坚持继续zhandou下去,这种说法表现了越挫越勇的斗志,也能鼓舞士气。〔文/罗名旨 作者为媒体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