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们好,从今天开始,我们来学习跟“花中四君子”有关的诗。
在我国明朝时期,有一个叫黄凤池的人,辑了《梅竹兰菊四谱》,从此,梅兰竹菊就被称为“四君”,画家用“梅兰竹菊”来标榜君子的清高品德。
确实它们也各有特色——梅:它是四君子之首,也是中国的传统之花,由于它是在冬天开放,不畏严寒、傲雪挺立,所以大家认为它代表着高洁和坚强的品性;兰:它生长在深山幽谷之中,远离世俗生活,有着素淡清雅的姿态,所以兰有高洁和美好的寓意。比如空谷幽兰这个词,表面是说山谷中优美的兰花,其实是形容十分难得,常用来比喻人品高雅。那竹呢?竹也就是竹子,小朋友都见过,它的枝干挺拔,四季青翠,筛风弄月,潇洒一生,很受人喜爱,有很多文人墨客都爱赞颂它,比如王维就很喜欢竹子,还在他的辋川别业里建了一个竹里馆。由于竹子宁折不弯,而且中间是空心的,所以它代表着不屈的骨气和谦逊的胸怀;菊,就是常说的菊花,它不畏寒霜,不怕寂寞,不管是近是退都能显示出很可贵的精神品质,它还象征着正直不屈,高雅纯洁。
梅兰竹菊,占尽春夏秋冬,中国文人把他们称为“四君子”,正表现了文人对时间秩序和生命意义的感悟。我们这周先来学习有关梅花的诗。
梅是很受人喜爱的,它一般开在冬天。冬天来了,春天也就不远了,所以我们又把梅花称为“报春的使者”,陆凯当年在梅岭折下一枝梅,寄给远在长安的好友范晔,他说“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后来“一枝春”就用来代指梅花;松、竹、梅合称“岁寒三友”,梅、兰、竹、菊合称“四君子”。无论是“岁寒三友”还是“花中四君子”,梅花都在其中,由此可见,古代文人对梅花是多么偏爱,多么推崇。甚至宋代有一位诗人林逋,隐居西湖孤山,植梅养鹤,“以梅为妻,以鹤为子。”终生不娶,人们称他为“梅妻鹤子”,也对梅花这是真的喜爱了。
诗人、文人、画家为何都看重梅花?是因为梅花身上有两个特质:一是傲雪,二是清香。
关于傲雪,我们小朋友可以想一下,在冬天,百花凋谢,飞雪飘飘,梅花却独自盛开,就像《一剪梅》里唱的那样:“雪花飘飘,北风萧萧,一剪寒梅,傲立雪中”。很多诗句也赞美梅花的不畏严寒,傲立风雪,比如“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这些诗句,都是称赞梅花傲视冰雪的品质。梅花这种傲立冰雪的特性就跟文人自身的清高与坚韧品质相类似,于是文人墨客自然而然地将梅花比作了自己。文人嘛,都是有点自恋的。
关于梅花有清香这一点也好理解。宋代诗人卢钺说“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梅花是有香味的。我相信我们群里的小朋友都见过梅花,闻过梅香,梅花的香气与春天开的花不同,它不浓烈,而是清幽淡远,是一股淡淡的清香。这正是古代文人看重的地方,这一点与文人墨客身上的洁身自好、孤芳自赏的清高气质极度相似,所以梅香备受推崇。很多诗句写到梅花的清香,比如“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这些诗句,都是赞美梅香的经典句子。
正因为梅花的傲雪与清香,与文人追求的坚强与卓越高度吻合,梅花的“百花之首”的地位,牢不可破。千古以来咏梅花的诗,数不胜数,多得不得了,但是大多数都是围绕傲雪和清香这两个特质来写。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两首跟梅花有关的诗,都是来自宋代诗人王安石。
①梅花【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这首诗收录在小学二年级上册的语文书中,作者是王安石。我们来理解一下梅花这首诗的意思。“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其中“数枝”的意思是几枝,数枝梅就是几支梅花,凌寒就是冒着严寒。然后我们把前两句中其他的词语连起来一起理解,就是:墙角有几支梅花,冒着严寒独自开放。
怎么样?理解古诗的意思是不是也没有那么难呢?下面我们再试着理解后面两句: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遥,就是远远地。知是知道的意思。为(wèi):因为。暗香,在这里指梅花的幽香。那么这两句诗就是我们理解:远远地就知道这不是雪,因为有一阵清香传来。
“暗香”这句诗,其实是借鉴了另外一个诗人林逋的一句诗,叫“暗香浮动月黄昏”。林逋就是我们前面讲过的,北宋诗人,他这人一辈子不做官,也不娶妻生子,一个人住在西湖畔孤山山坡上,种梅养鹤,过着隐居的生活,被称为梅妻鹤子,在咏梅花的诗中,他写的《山园小梅》特别出名。尤其是诗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这两句,更被赞为咏梅的绝唱。
我们再稍微来了解一下作者王安石,王安石出生于公元1021年,字介甫,号半山,封荆国公。所以世人又称他为王荆公。王安石是北宋人,宋就是中国历史上“唐宋元明清”的“宋”。王安石不但是一位非常著名的文学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王安石也是一位政治家和改革家,为了让国家更加强大,王安石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主张,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的变法革新虽然很好,他的改革也得到了宋神宗皇帝支持,官做到了宰相。不过改革触动了一些大官僚的利益,还有一些皇帝的亲戚的利益,王安石因此受到多方的猜忌和排挤,比如司马光和苏轼在政治上跟王安石都是对立的;王安石三年曾被两次罢相,就是在三年内被两次罢免宰相的职务。第二次被撤掉宰相的职务之后,王安石彻底地心灰意冷,放弃了改革,后来退居到南京钟山,这首《梅花》就是他第二次罢相之后写的。
了解了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小朋友们再来品一品这首诗,会不会有新的发现呢?我们说了,“梅”是花中四君子之首,梅花向来都是以色美味香著称,被人们放到庭院楼阁之中培养,细心照料;可是王安石诗中的这几枝梅花,却在偏僻窄小的墙角无人问津,即便生长环境如此恶劣,这几枝梅花仍然不畏严寒独自开放,纯洁得像雪一样,还散发着阵阵的清香。
小朋友们是不是发现了,这梅花的处境和王安石很相似的?王安石为了国家的强盛主张改革,可是没有几个人站出来支持他,一个人的奋斗,该是多么的孤独啊!可是,就算他处在如此恶劣的官场环境中,他依然能够坚持操守,主张正义,为了国家强盛而不畏惧别人的打击和排挤,不计较个人的得失。
小朋友们看,如果把这首诗和王安石的生活经历背景结合起来,你就会说,哦,原来诗中的梅花就像王安石本人啊。是的,在王安石看来,他的孤独和艰难处境就跟这傲雪凌霜的梅花差不多。怎么样,现在对《梅花》这首诗,是不是理解得更充分了呢?
我们再来学习王安石的另外一首《梅花》——
②梅花【宋·王安石】
白玉堂前一树梅,为谁零落为谁开。
唯有春风最相惜,一年一度一归来。
相比第一首而言,这一首《梅花》反而流传得没有那么广泛,但同样是咏梅的佳作,也是王安石的代表作品。这首诗也很好理解,我就不一个字一个字翻译了。意思是:玉石做的门堂前有一棵梅花树,梅树花谢花开,却不知为谁而开为谁而谢。年复一年,不见旁人相惜,唯有春风拂过,每年归来相探。
关于这首诗,我有一点提醒小朋友们,就是这首诗里有几个“一”字,他们的读音是有区别的。可能你们也发现啦,“一”在不同的时候,读音不同,有第一声,第二声,第四声几种音调。那么我们该怎么正确读这个“一”呢?我来稍微说一下给小朋友了解。
其实“一”字是只有一个读音的,读作”yī“,其他音都是变音。
当“一”字单独使用,或者跟数字一起读,或者作为词或句子的最后一个字使用时,读第一声(阴平),如“一九”、“统一”、“一一得一”等;“一”字用在第四声字的前面时,“一”变调,读第二声,比“如一夜,一粒种子,一下子、一瞬间”等。
“一”字用在第一声、第二声、第三声,字的前面时,“一”变调,读第四声,比如“一天”,“一流的”等等。说到这里我想起上次诗经的那首《蒹葭》,其中有一句“在水一方”,这个“一”就是读第四声;小朋友可以能说,看到拼音是注第一声啊?是的,其实最初“一”在注音时是全部用第一声的,只是我们在读的时候变声,后来为了学习的方便吧,很多材料注音时直接标注变声,这一点我上次忘了要给大家指出来,只是在读一遍的时候读了第四声,正好今天一并说了,我看到很多小朋友在背的时候都是念的“第四声”,很不错的。现在大家了解“一”有这种发音规律,以后就都能念准了。
上周六是立冬,我也为大家准备了一首切合时令节气的诗歌,就叫《立冬》,它是宋代诗人紫金霜写的,紫金霜这位诗人的生平事迹不多,但是留下来的这首《立冬》却写的非常好,从诗中也能看出他勤奋好学的优良品质。我们一起来念一念这首诗——
③立冬【宋·紫金霜】
落水荷塘满眼枯,西风渐作北风呼。
黄杨倔强尤一色,白桦优柔以半疏。
门尽冷霜能醒骨,窗临残照好读书。
拟约三九吟梅雪,还借自家小火炉。
我们来看第一句“落水荷塘满眼枯,西风渐作北风呼”,落水其实就是水少了,水位下降,小朋友们想一下,夏天经常下雨,池塘里湖泊里水满满的;到了冬天雨下得少,池塘的水就慢慢变少。这句诗就是写水慢慢变少,池塘里以前种的荷花,荷叶都枯萎了,西北风开始呼呼吹了,告诉我们冬天来了。
看到这两句诗,我们试着回忆一下我们学过的关于荷花荷叶的诗歌,可以说是贯穿了荷的一生。初夏荷刚冒尖的时候,是“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盛夏荷花盛开时,诗人杨万里说“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秋天荷花凋谢时,苏轼写诗说“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到了立冬时节,荷叶全部枯萎了,紫金霜说“落水荷塘满眼枯”。小朋友们,这些诗歌,还能回忆得起来吗?忘记的话,再复习一次哈。
我们来看这首诗的三四句,“黄杨倔强尤一色,白桦优柔以半疏。”看到倔强和优柔这样的词,我们知道,这可都是形容人的,那么这两句诗也是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黄杨树和白桦树当作人来写,读起来特别亲切。是说到了立冬时,黄杨还是倔强的很,到了冬天还是绿的,叶子也不落下来,他们站立在北风中,成了一道很美丽的风景;但是白桦树却很优柔,落了一半的叶子,另一半叶子似乎不想落。
“门尽冷霜能醒骨,窗临残照好读书。”这两句诗写得有点励志啊,我们想一想看,冬天本来很冷,门口有白霜,风一吹人就感到冷飕飕的;但是诗人却说寒气袭人让我清醒,清醒之后干什么呢?他要读书。“窗临残照好读书”,残照就是夕阳的余晖,他要在窗边,借着窗户透过来的残光,正好读书。从这里可以看出来诗人是个很勤奋学习的人,大冷天还在窗户边读书。
最后两句“拟约三九吟梅雪,还借自家小火炉”是作者的想象,他想着到了三九的时候,就可以玩雪赏梅,不过还是需要借助自家的小火炉来取暖。三九的时候是最冷的,我们古代有个谚语要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形容一个人很勤奋刻苦。我们还有一句俗语叫“大雪年年有,不在三九在四九。”也就是三九下大雪的可能性非常大,所以诗人想着三九的时候赏梅赏雪。
整首诗的意思我们用散文的形式说出来就是这样的——
今日立冬,我站在家门口望去,池塘里的水比原来浅了,荷叶满眼枯败之象,在秋风萧瑟中干枯,西风也渐渐化作北风呼呼地吹。黄杨树不轻易屈服于这转冷的天气,依旧保持着先前的颜色,白桦树已经柔弱的掉了许多叶子,剩下半数的叶子稀疏的挂在树枝上。
门前覆盖了冰冷的霜雪,寒气刺骨,让人清醒,有些许阳光透过窗户照了进来,正好方便我读书。进而我想,等到了三九寒天,我便可以一边吟诗作赋,一边欣赏梅花与雪,不过还需要借自己的小火炉用来取暖。
主题:花中四君子·梅花影里送君行(1)
11月15日打卡(①背会+②③任选一首,有余力者可3首全部背会)
①梅花【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②梅花【宋·王安石】
白玉堂前一树梅,为谁零落为谁开。
唯有春风最相惜,一年一度一归来。
③立冬【宋·紫金霜】
落水荷塘满眼枯,西风渐作北风呼。
黄杨倔强尤一色,白桦优柔以半疏。
门尽冷霜能醒骨,窗临残照好读书。
拟约三九吟梅雪,还借自家小火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