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们一直在学习说明文题材的文章,对于说明文的文体、说明方法、说明顺序等都已初步掌握,之前总是老师讲,学生们掌握了多少并不清楚。于是在第四单元,我改变了教学模式,进行问题式的翻转课堂。
课前:熟读课文,梳理文章结构,提出两个问题
学会提问是很重要的技巧,这比简单的解答问题要更深入一步,需要思考考点在哪里,需要模仿相关题目的设计类型等,也让学生们更加深入走进题目,走进文本。
课中:解决问题,换得积分
step1:各组讨论交流自己设计的2个问题,汇总小组最具价值的问题,写到黑板上(3分钟)
step2:各组讨论黑板上的所有问题,哪些可以解答,及时认领,在题目处做好标记,先到先得。(3分钟)
有的小组策略是:认真研究,确保可以答对;有的小组策略是:不管题目如何,先抢了再说。
step3:老师根据出题质量及答案赋予每个问题分值,由此各组判定自己抢到了多少分值的题目。(2分钟)
step4:小组讨论交流已经认领到的问题,当然解决完自己的问题后,还可以去讨论其他组的题目,如果对方答错,本组抢到答题机会并答对,这个问题的分值归答对方。(10分钟)
孩子们特别积极,害怕自己认领的题目丢分,又积极的研究别人的问题。站着的、坐着的,思考的、交流的,课堂气氛特别紧张和热烈。
step5:展示时间。认领组答题,出题组点评并赋予得分值。(25分钟)
在展示的过程中,学生们发现,有的题虽然问法不同,但是答案却有很多相同之处。这样的问题老师经常“唠叨”:“这个题之前不是做过吗?换了种问法你们就不会啦!”
step6:总结。计算每组的分值,得分最高的小组见面当晚语文作业中的其中一项。总结本节课同学们的表现,以及在设计问题、解答问题时所反映出来的一些问题,当大家真正经历过了,才会对老师此时总结的一些要点深有体会,也会不断改进。
课后:教学总结
看似这节课老师起到的主导作用不大,然而整个课堂学生的状态是调动起来的,由之前的被动学变为了主动学。老师虽然并没有将多少知识,然而老师需要对教材的把握,学生问题的设计、问题的解答、答案的得分点等要准确把握,因为太多的不确定性,才需要老师更多的预设和准备大量资料,以备不时之需。
在上课前也发现少部分同学自主学习能力欠佳,没有及时完成预习作业,这样整节课就相对比较被动,然而本堂课就围绕这些课前预习的内容来展开,所以也会让这些孩子意识到,老师布置的作业次日都会检查与反馈的,这一点意识需要老师来不断强化。家庭作业务必急事反馈。
学生们设计的问题有些具有代表性,也有少部分问题无意义,但多以鼓励为主,慢慢培养和加强学生们“学会提问”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