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3月份的时候,使用onenote给自己设定了若干模版(当时还调研了飞书、钉钉等在线文档,但性能和灵活便捷程度都比不了线下的产品),希望对自己的成长路径做一个文字形式的记录,比如每天的所思所想、出去旅行或者阅读书籍后的思考等。我一直相信每一刻的成长,均有被记录和记忆的价值,如果自己轻易的放弃了,那么稍纵即逝的价值也就消散了
但是半年已过,再回看自己的纪律性,一如既往的掉链子,唯一做的好的就是阅读,已经形成了每周阅读在12-14H的习惯,运动的部分也在断断续续的坚持,幸好学会了自由泳,但有时候觉得晚上运动好,有时候觉得早上运动好,殊不知能运动起来才好。除了这些,其他成长的地方可以说非常懒散了,英语的准备没有启动,按时作息的节奏没有找回,在兴趣爱好方面的投资愈发匮乏,甚至在投资理财方面也因新入资金流的受限变得捉襟见肘。综上看,这很难说是一个成功的半年,用风轻云淡来形容更加贴切
近来思考的东西不少,甚至可以说是瞎想,缺乏知识背书或理论支撑的天马行空。30岁之前,很觉得自己的能力上限绝无止境,只要保持努力的态势持续投入,那么工资会涨、职位会涨、影响力和地位也会涨,那确实是恨天低的年代,自己的无知赶上行业周期的景气发展,也塑造了无知者无畏的不错结果;但是到了30岁,尤其是35岁后,经济周期的下降,让个体的选择比努力更加重要的多,比如在怎么样的跳槽时机行动,往往决定了全年收入的成色,里外里差出几倍都有可能,再比如股市的喷薄,也会因为自己选股的差异而造成截然不同的结果,机会不是没有,只是那时那刻自己并不知道机会就在手边,而这又会带来某种心似不甘的情绪,反正都是自我消耗。单单错失手边机会已经让人内耗不少,再拉起来做横向比较,往日远不如自己的人,也能一跃飞黄腾达实现弯道超车,甚至望不见尾灯。这样对比后的落差感,更是让自己的烦恼增多数倍。那生活的日子啊,因错失了暴富的机会而遗憾满满;因对比了他人的收获而自惭不甘,不肯放过自己的压力,使得人也就慢慢丢失了自己
我想,这便是人生的一种无可奈何吧,生命的规则可谓自然选择、优胜劣汰,但是对于优劣的定义却并无共识,递弱代偿的逻辑就是最好的印证。放到人类文明的几千年历史,能够登录史书的角色寥寥无几,绝大多数人的存在,在史书中的某一页片段便可寥寥带过,甚至都不见一字一句。我相信,这中间仍有太多惊世大才,或因时运不济、或因政治目标分歧、或因官僚体质的污渍等,没有显现出应有的影响力,相比于才能确实可惜,但相比于数万年人类存活的历史又是那么稀松平常,所以可惜的人生就要被定性为失败吗?尤其还身在其中仍有不少时日的我们,在还未终结的时候,就要给自己订上一顶题字可惜的帽子吗?
每每想到此,便对自己常与他人比较的低度思维感到遗憾,生命的长度本身就是意义,复利作为第八大奇迹也一定有它的意义,那么,我相信去做自己可以掌控的事情,去把握自己能够把握的机会,在自己能够负责的一亩三分地兢兢业业、日益经营,便是最好的意义。不求与他人比富贵荣华,但求就事论事、实事求是的认真生活,这就是一种更质朴但一定更智慧的人生策略。做一个普通人可以做到的事情,做一个精英人可以做出的努力,依托时间的加持便有机会让自己日拱一卒、质变发生。也许,内耗焦躁的最好解决方案就是Just do it,不用考虑旦夕祸福、更不用感伤阴晴圆缺,只在每一个应该有所为的当下去为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