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师们会说教练太浅,用的都是心理咨询的套路,但又用的不到位。
教练们会说心理咨询挖原因,说过去,让有问题的人变正常;而教练重行为,说未来,让正常人变更好。
这简直就是在掐架,而且还掐得很没水准。
这样的评价都是对对方没有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做出的,而且有非常大的站位嫌疑。
在我看来,这两者最大的区别是人们的接受程度。
一般人对教练的理解,是针对普通人的,或者说“正常”人的。
而心理咨询师却是针对有“心理问题”的人,不管这“心理问题”是重还是轻,还是所有人都有的“一般心理问题”。
所以会很自豪的说“我有成长教练”
却很羞于说“我有心理咨询师”
其实:
做到一定程度的教练,一定会恶补心理学知识。因为他一定会意识到,教练要做的好,没有心理学基底就总会觉得欠那么点火候。
而学了心理咨询的人,再去看教练,则会发现一个心理咨询的接近大众的产品,用这种方式普惠大众真真是极好的。
换一个名词,让大众容易接受。在这个基础上,个人对自我成长便不再那么抵触,从始至终都变成一种更正向的、积极的看待和应对方式。
每个教练都该深究心理学,以更好的理解人,理解人的成长。
而主要针对普通大众的心理咨询师或许该放下专业的身架,变成心理教练,亦或直接以“教练”的形象面向大众。如此,才能契合“客户”“心理”,达到心理学普惠大众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