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12年上大学的,转眼间已经大学毕业快四年了。
说说大学时期我最骄傲的三个“成就”吧:
1. 英语口语从高中时代的不敢开口到大学毕业时和外国人交谈自如;
2. 仅用了3个月时间考研成功,三跨来到北京读研,期间还去美国工作了一年;
3. 大学时养成了“自律”的习惯。
综上,我认为我对如何不虚度大学光阴还是有些心得的。 至于大学如何做到“不虚度光阴”,我这里有两点建议:
1. 专注一个方向,去培养一个“硬技能”;
2.把生活费留够刚好够吃饭的,其余放在支付宝上做定期的股指定投
下面一个一个说:
1. 专注一个方向,去培养一个“硬技能”
如果你想让生活同时发生几个变化,那么最终可能一个变化都发生不了。想戒烟的人,一门心思放在戒烟上就更可能成功。如果在戒烟的同时又想少喝酒、少吃饭,那么可能三件事都会失败——因为三种活动同时进行需要太多意志力。曾经有一个实验是这样的:一群人,有些专注于健身,有些专注于理财,有些专注于挺直身板练习形体。一段时间后研究人员发现,专注于分别联系这三项其中任意一项的人,在生活工作的其他方面也有了明显改善。原来,练好一方面的意志力,生活中其他方面也会得到改善。
阴差阳错,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对英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正是对英语能力的专注,让我不仅在英语上有了小小成就,也让我今后的人生走得更佳多彩。
高中:高中时期的我对大学没有什么特别的向往,对看看外面的世界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渴望。我当时的想法就是:去北京上大学(不知道为什么那么想去北京,也许是因为身为北方人还是想留在北方)。高考发挥一般,只考到了省内的一本大学,读了一个当时来看比较不错的专业。我高中就希望学习管理学,大概也是因为当时的我没有什么除了学习以外的经历,所以也没有其他什么想法,现在想想,当时的自己真是太没有理想了。
大一:
我也是非常典型的摩羯座了,上了大学依然在好好学习,但是公共基础课真的是太无聊了也没有什么挑战性,剩下的时间很多,我没有选择出去玩儿(出去玩儿太累了),也没有选择去学生会磨练一下社会人er的生存技能(上小学的时候当班委当伤了,从此就再也没有当过除了课代表以外的任何班干部)。但幸运的我在大一就找到了自己的兴趣点,英语。
因为英语课的课间休息中老师偶然放的一集《生活大爆炸》,我彻彻底底改变了,从此之后(直到现在)陷入美剧不能自拔。高考英语我考了120分,不高不低,那时候我的英语完全是应试水平,考考试还好,一旦真的要去用可就露馅了。我还记得自己大一开始追的《生活大爆炸》、《吸血鬼日记》和《权利的游戏》。
兴趣真的是最好的老师。因为美剧,我开始努力学习英语(看英文演讲,背单词,一个剧一集一集看,每一集看6遍,就是为了去模仿发音,进行听力练习),基本上大一结束后,我就可以不带字幕看美剧了。
大二:
不得不承认文化输入的厉害,我当时真的非常认可欧美国家的价值观,喜欢他们对待生活、对待社会的态度。就这样,从对一门语言的喜爱,进化成了对一种文化的喜爱。于是,在大二时我开始试图去结交外国朋友。当时我用到了两个交笔友的网站,(现在可能在国内不太容易登上了但是我还经常受到这两个网站发来的新朋友的邮件)
如果说大一的最大收获是英语的突破,那大二的最大收获就是我的那帮外国朋友,他们来自英国、美国、法国、俄罗斯、爱尔兰……正是这帮朋友让我点燃起了去看看外面世界的想法。这群朋友中最重要的一位,成了我的学生,开启了我对我现在从事工作的了解与兴趣。他是一位爱尔兰知名的物理学教授,因为领养了两位中国孤儿而对中国充满了兴趣。我们在笔友网站上相识,这六年间我看着他的汉语水平一天天地进步,他也看着我从一个没什么理想的大学生转变成了现在这样——自信、充满正能量的对外汉语教育从业者。
大三:
我真的非常希望有机会能够出国生活。当时的我的想法还是比较局限,以为要出国只能走留学这一条路。家人是赞成的,但是我不太想给他们太大压力,所以就一边努力准备着,一边说服自己车到山前必有路,先把自己准备好了机会也就来了。 我在15年3月7号这天考完了托福,当时的成绩一般般,90分。由于双学位考试的压力和本专业专业课的学习压力也很大,再加上我的选修课也都是小语种(法语、德语和俄语)所以大三的那段时间我真的是忙的团团转。 陆陆续续有同学要准备考研了,我当时有点儿慌了。
大四:
要考对外汉语这个专业的研究生是我大二快结束时就想好的,但是面对重重压力,我深深怀疑出国是否可行。我身边的朋友给到我建议,先拿到国内保底的研究生入学资格,再去想出国的事情。于是,在大四开学的第一天,我决定了考研。专业:汉语国际教育,学校:待定。
我真的不知道哪个学校的汉语国际教育比较好,我甚至不知道哪些学校有这个专业。大四开学的第一天的晚上,我查了资料才知道北京语言大学的这个专业是最强的(在此之前我甚至没有听说过北语!!!),于是连夜买了考研专业课资料,准备19年的研究生入学考试。 接下来的三个月备考让我振奋!如愿,我以总分24名382分、英语口试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北京语言大学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为了考研,我没有参加过一场招聘会;为了考研,我申请了两个专业的毕业论文延期开题申请。当有人问我,“如果你没考上怎么办”时,我回复的永远只有一句“那怎么可能?”我也不知道自己当时哪儿来的自信。 现在回过头来看看,因为专注于英语,我变得更佳自律; 因为有了自律性,我总能实现自己除了减肥以外的其他目标; 在自己变强的同时,机会也就多了~
2.把生活费留够刚好够吃饭的,其余放在支付宝上做定期的股指定投
在这个社会,比副业更重要的刚需,是“理财刚需”。
相信大多数大学生基本都是“月光族”,没什么理财的习惯(毕竟刚刚掌握了“财政大权”,平时控制不住剁剁手也是可以理解的) 这里先给大家分享下22岁和27岁开始投资的人的区别。假设他们每个月都会拿1000块零花钱进行投资,一年也就是1.2万。22岁开始投资,到32岁这年,按照投资收益率年化10%计算,手上会有21万,27岁开始投资,到32岁这年,按照投资收益率年化10%计算,手上会有8万,即使加上从22岁开始到27岁5年间攒下的6万,也不过14万。21万和14万中间差的7万,就是“复利”带来的小惊喜。
身为大学生的你,是不是已经开始激动了呢~
万事开头难,走出的第一步尤为重要。把钱花在刀刃上对没有什么存量资金的人来说简直太重要了。一个好的消费习惯是今后生活的重要保证!攒钱记账,你真的会上瘾的!再少的钱都可以理财,这个也是真的!
很多人都听过这个实验:给一群孩子每人一个棉花糖并告诉他们如果在一个小时内不吃,则会再得到一个棉花糖。结果有些孩子做到了,得到了两个棉花糖;有些孩子则没忍住,吃掉了手里的棉花糖。后续调研显示忍住没吃棉花糖的孩子在未来的发展远好于另一群孩子。 还有个例子。大家会发现养成好习惯要远难于养成坏习惯。比如,让你每天都坚持健身就比让你一回到家就吃一块甜品要更难坚持。为什么呢?因为普遍来说好习惯带来的好的结果不是立竿见影的,需要在未来才可以逐渐显现;而坏习惯带来的满足感确实立马可见的。 这就是我想谈的——延迟满足对一个没有积蓄的年轻人的重要性。
2块钱我们可以去买一支雪糕,同样我们也可以去买一股半导体50etf。买了雪糕带来的满足感是一时的,而半导体50etf(我认为它目前处于低估的状态)买过之后,它可能给我们带来的收益足以在未来给我们买10支雪糕。
作为一个没有开始工作的人,节流远比开源要重要。因为我们目前没有过硬的能力和经验,短时间内基本都要主要依靠家里的“救济”过活。或许我们可以去尝试控制每天的花费,不再去疯狂剁手买一些可能使用不会超过三次的东西。吃饭剩下的钱每个月定时定额至少分四批投入指数基金,时刻保持自己“在里面”的状态。延迟满足自己的“欲望”,把省下的钱都变成为自己24小时“打工”的工人。
毕竟,把生活费留够刚好够吃饭的,其余放在支付宝上做定期的股指定投,这样也就没有什么钱出去疯玩儿了。
我非常庆幸自己在最应该努力的大学时光过得充实积极,希望我的意见能给大学时正在迷茫的你一些小帮助~
我是江小漫,一枚自律的北漂,漫步寻找自由。
原创不易,欢迎点赞,感恩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