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乐颂2》播出接近尾声,在大约16集的时候出现了一个小小的高潮,那就是一直被大家看好的“邱应”组合,因为一次意外发生了大逆转: 一次原本旨在撮合“樊王”组合重归于好的火锅晚宴,一句原本是小曲“戏弄”关关的玩笑话,却无意中暴露了小蚯蚓“非处”的事实。
听到这话,应勤 脸色“刷”地一下就变了
当即摔门而出
一时间,关于“处女”“婚前性行为”等话题,刷爆了朋友圈。大家对此各有各的看法。最近好多粉丝朋友都盼着看我写一篇文章来谈一谈看法。 他们很好奇:心理咨询师会怎样看待这个问题?
那么今天,就好好和大家聊一聊这个话题吧!
一、“处女情结”的起源
很久很久以前,当时人类还处于“群婚杂交”社会阶段,一个女人一辈子会和很多男人发生关系,因此人们大多不知道孩子的父亲是谁。通常除了母亲,是孩子的“舅舅”担负着共同抚养孩子的责任。(因为舅舅至少可以确定这孩子是和自己是有血缘关系的。)
后来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从“群婚杂交”逐步向个体婚制过渡。由于当时科学技术落后,个体婚制和私有财产的继承又要求子女一定要出自男方血统,于是男人想出了一个自以为是的“万全之策”:只要孩子 TA 妈是“处女”,只要我是她的第一个男人,那么她所生的孩子就必定是我的。甚至当时有些部落有“杀首子”之风,因为当时“群婚杂交”的残余仍然存在,女子的婚前性行为并不少见,为了防止妻子嫁过来后所生的第一个孩子是“野种”,就不分青红皂白地把孩子杀掉。
刚开始,人类 是因为“血统”确认的需要,才出现了“处女”这个概念。
二、为何 "非处" 有的人会如此介意
“不就是一层膜么? 有什么可以大惊小坏的!难道身上蹭破一块皮,整个人就完全不同了?”或许有人感到无法理解:两个人的感情,居然抵不过一层小小的膜。然而,这其中是有原因的。
1. 过往亲密,让人吃醋
同样是亲密行为,接吻、抚摸、拥抱,不会留下任何痕迹。而处女膜,它是一件身体上有形的存在,它会因为亲密行为的发生留下痕迹。爱情具有排他性,“吃醋”是一种很自然的情感。好比“睹物思人”,某些有意义的物件、场景总会勾起人们独特的回忆与瞎想。
曾经有一位男性来访者,他非常爱自己的妻子,可就是因为发现妻子“非处”让他非常痛苦。记得他曾对我说:每次要和妻子做爱的时候,脑海中就会出现妻子和其他男人做爱的场景,怎么都挥之不去。
2. 男权心理,挥之不去
曾听到过有人把“非处”比作是被人吃过的蛋糕。这句话赤裸裸地显示着一种男权心理,因为它把女人比作了一件物品,而忽略了女性作为独立个体的自由意志。这也是众多为小蚯蚓愤愤不平朋友们最生气的原因。
3. 因为恐惧,所以防御
有时,一种 看似激烈的反应,恰恰反应了心中的恐惧与不自信。如果女性作为一个性活动的“过来人”会让有些男性感觉十分有压力:自己的性能力究竟比不比得上“过去的那个人”?而这种男人内心的不自信,会不自觉地外化成为一种防御,一种攻击,一种逃避:那就是对“非处"的否定、蔑视与远离。
4. 社会风俗,无声压力
中国的封建社会、男权主义在历史上持续时间很长,人们对于“处女情结”的一个传承与延续,已在不知不觉之中化为了我们民族的一个集体潜意识,从而形成一定的社会风俗和压力。
三、该如何理智看待“贞操”
1. 个人选择,无可厚非
一位不介意“非处”的男人,在自己太太向自己坦白并表达歉意的时候,曾有一段这样的表达:我不介意你的过去,因为我未曾参与。
这话,至少表达出一个成年人清晰的“界限意识”:在你们相识前,她的过去与你无关。
然而无论如何: 存在的,即是合理的。每个人都有权拥有自己独特的价值观。同一件事情,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观点和看法,这是因为各自的经历、家庭的教育、环境等等造成的,是很自然的事情。
并非每一件事情都必须有个是非对错。
2. 每个选择,伴随代价
对于“非处”女性而言:当自己选择在一段感情中完全放开自己的时候,本身就伴随着:未来万一两个人不成,而新男朋友是一个介意 “非处”的男人,这样一种风险。
对于“处女”而言:婚前坚守着自己的防线,保护着自己的同时,同样伴随着:对方怀疑自己对感情不够投入,以及两人未来在性爱方面不和谐的风险。
对于有“处女情结”的男人而言:自己的这种“介意”会有失去一个原本很爱自己,并且很适合自己的女人的可能性。
对于不介意“非处”的男人而言:自己的这份界限与信任,对方是否真正能够担得起,对方是否能有同样的界限与信任呢。这里同样也存在着不确定性。
根本没有什么万全之策。
每一种选择,必定伴随着相应的代价。
3. 深入沟通,了解原因
任何事情,都不会无缘无故地发生。
作为心理咨询师,我常常提示人们:要看到行为背后的原因。
对于“处女”这个问题,我们不能光看表面。
为何,她还是个“处”?
是缺乏恋爱经历吗?
还是拥有自己底线和价值观?
为何,她已经是“非处”?
是她对过往感情的全情投入吗?
还是她本身就是一个私生活糜烂放荡、不懂得自爱的女人?
恋爱,需要我们深入地了解一个人。而当我们了解到事情背后的原因,那或许问题,已然不再是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