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很多诞生于80年代的独生子女的父母们开始进入老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车北京二七机车有限责任公司原副总经理李海滨建议,国家为独生子女的公民设立带薪年假,让独生子女的孩子们能有时间照顾日渐衰老和多病的父母,这也体现国家对履行了计划生育的公民义务而成为独生子女父母的关爱责任。(北京晨报3月13日)
诞生于80年代的独生子女的父母们开始进入老年,他们理应受到关照。但现在中国已步入老年社会,即便与独生子女无关的那一代父母也都先后进入了老年。因而,对于委员李海滨提出的“独生子女的父母们开始进入老年”的说法,应并入中国已步入老年社会的总体格局,即所有的老人都是老人,都应享有公平的权利,如果分得过细,反而会漏掉一些人,从法律上说,也不易稳固下来。
就目前现实来说,不管在农村,还是在城市,老年人基本都要靠儿女来关照,即便有一些养老机构在运转,其容纳人数也非常有限。因此,宏观地说,中国老年人基本上就处在一个既缺少养老机构容纳,又缺少儿女陪伴的环境中,并在这种“双缺”的现实里,度过晚年时光。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人员社会流动已成常态,天南地北,各住一方。大家庭变成了零散状态,原有的家庭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具体的家庭结构也发生了改变,留守的老人自然成为了最无助者。
然而,这种变化其实也是一种社会发展进步的表现,因为儿女们外出工作,不回家的时间越长,越说明他们有着异地他乡的稳定感。不管是在经济收入上,还是在当地人文环境的融入上,如果没有一定的融入感,他们也早就回到父母身边,而之所以不回来,只能说明他们找到了更好的生存归宿空间。
因此,一些人常常将外出打工的那些人看得很凄苦,甚至很悲凉,其实那是一种错误的看法。因为一些都要实事求是,尽管他们辛苦,但为了生活,有谁不辛苦,写字楼里的日子,难道好过吗?其实,每个人都辛苦,只是自我求得的社会角色不同,才产生了不同工作心态。但是,那也是苦中有甜,因为,谁也不会远到他乡,过一种不如以往的生活,能留下来,就是好的证明。
社会在发展进步,但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面属性,在市场经济大背景的多年促力下,现在社会经济已有了长足的发展,并且,更按着市场经济的路径前进着,这也是一些北漂、南漂从外出打工到异地生根的社会基础。但是伴随而来的就与之对应的另方面问题,那就是父母老人的晚年生活陷入了儿女无力关照的被动之中,这不是个别家庭的问题,而几乎是所有外出打工者家庭面临的问题。
这几年,因为这个问题,每年春节前后都会引发民众讨论,有很多人将不回家看成是个孝道沦丧的问题,其实,它就是个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但又未发展到相当高度的阶段性问题,这是市场经济作用力导引之下的必然。表面上看,每一次的讨论,都会有一些人提出多放几天假的问题,也有人提出干脆来个法定的“孝道假”。
但是,这样将假期与照料老人的事结合起来,是不可能令人满意的事,它只能使人们看起来很漂亮。然而,老人的心思是这样的吗?这样的仪式感,难道就是社会为所有老人争取来的终极目标吗?显然不是。因为多几天的假期,确实会给家人多一些团聚时间,但这与实质性照料老人完全是不同的两个问题。
照料老人是个长期的事情,每天的事,如果老人生活在一个既缺少养老机构容纳,又缺少儿女陪伴的环境中,那么几天假期的“仪式感”,就只能封住老人的口,使他们无法说出真正的老年需求,这其实也是一种来自外界的刺痛。因此,中国已步入老龄社会,这是所有讨论的前提,而不能人为割裂,任何的“假期思维”都不可能解决这样的问题,它必须要跳出“假期思维”和某种“仪式感”,而从顶层设计上加以实际性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