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七版《西游记》中,玄奘要去取经,唐太宗携百官相送。但实际上,在历史上,玄奘是偷渡出去的。
小说第十二回中,吴承恩写道:
唐王见了,先教收拾行囊、马匹,然后着官人执壶酌酒。太宗举爵,又问曰:「御弟雅号甚称?」玄奘道:「贫僧出家人,未敢称号。」太宗道:「当时菩萨说,西天有经三藏。御弟可指经取号,号作三藏何如?」玄奘又谢恩,接了御酒道:「陛下,酒乃僧家头一戒,贫僧自为人,不会饮酒。」太宗道:「今日之行,比他事不同,此乃素酒,只饮此一杯,以尽朕奉饯之意。」三藏不敢不受,接了酒,方待要饮,只见太宗低头,将御指拾一撮尘土,弹入酒中。三藏不解其意,太宗笑道:「御弟啊,这一去,到西天,几时可回?」三藏道:「只在三年,径回上国。」太宗道:「日久年深,山遥路远,御弟可进此酒:宁恋本乡一捻土,莫爱他乡万两金。」
公元618年,玄奘第一次来到长安。此时隋朝灭亡,大唐初立。战争还没有结束,玄奘选择了南下。
公元625年,玄奘第二次来到长安。佛教学派众多,相互争执不下。当时的印度僧人波颇告诉玄奘,印度有一个叫“那烂陀”的寺院,是研究佛法的最高学府。那里有一位叫戒贤的高僧,通晓一切佛法经论,是当世的佛学大师。
第二年,玄奘召集了一批志同道合的僧人,联名上书朝廷,请求西行。此时,大唐与突厥的冲击非常激烈,唐太宗在等待决战的时机。为了准备这场战争,大唐实行禁边政策,严禁大唐的百姓外出。玄奘的西行计划就这样被否决。朝廷禁止他们出境,不给他们发放过所(护照)。其他僧人都退缩了,玄奘却没有放弃。他在等待着机会。
公元627年秋天,为了应付霜灾造成的饥荒,朝廷允许长安的百姓外出。玄奘离开长安。这一年,他二十八岁。
一个月后,玄奘抵达河西走廊的门户——凉州(甘肃省武威市)。此时,大唐和突厥的战争一触即发。凉州城空气异常紧张,军队戒备森严,没有官方的命令,任何人不得西去。玄奘在这里设立道场,一边讲经,一边等待机会。他在这里停留了一个多月。
讲经期间,密探向朝廷告发了西行的意图。当局勒令玄奘,立即返回长安。玄奘在两名僧人的掩护下,玄奘悄悄离开了凉州城。从此,玄奘只能隐姓埋名,昼伏夜行。
沿着河西走廊,玄奘来到了瓜州城(甘肃省瓜州县),从这里再往西,就到了大唐的边境。边境之外 ,就是玄奘日思夜想的西域。玄奘悄悄住到一家客栈中,他如果要离开瓜州,就必须从玉门关偷渡出去。这是中原通往西域的咽喉要道,有五座戒备森严的烽火台和全副武装的边关将士。玄奘买了一匹壮马,但苦于没有办法出境。这时,一个叫李昌的地方官员找到玄奘,拿出一份通缉令。通缉令是从凉州发出的,要求捉拿擅自西行的僧人玄奘。李昌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他撕毁了官牒,让玄奘尽快离开。
玄奘来到一座寺庙向佛祖祈求智慧,玄奘发现有一个胡人在尾随自己。这是一个商人,叫石槃陀。希望玄奘为他摩顶授戒。普通的佛教徒经过高僧授戒之后就成为居士。玄奘为石槃陀授戒,石槃陀成为玄奘的弟子,他也是玄奘的第一个徒弟。玄奘请石槃陀当他的向导,石槃陀答应并提出帮他偷渡出境。
第二天,石槃陀引来一个胡人老者,老者赠送给玄奘一匹枣红马,玄奘非常高兴,因为在长安时,曾有个占卜先生告诉玄奘:“你如果骑一匹赤色的老马,便能平安通过沙漠。”玄奘把自己买的马给了老者。西游记中,玄奘骑的是一匹白马,而在历史中, 是这匹枣红马一直陪他西行。
与老者换马后,玄奘和石槃陀走上了偷渡之路。他们首先要通过戒备森严的玉门关,他们必须在烽火台下取水。玉门关外矗立着五座烽火台。再往西要经过八百里沙漠,才能到达西域的第一个小国——伊吾。从瓜州到伊吾,可靠的水源只有两处:葫芦河和烽火台。玉门关就建在葫芦河河上。
玄奘和石槃陀两人入夜后出发,三更时到达瓠河(葫芦河),远远已可望见玉门关;石槃陀砍下树木架设了桥梁,渡过了瓠芦河,穿过了玉门关。就在当夜,两人相距五十余步,各自躺下休息。玄奘发现石槃陀有些异样,他抽出短刀,悄悄走向玄奘,十步后又折回。玄奘知道石槃陀起了异心,便起身诵经,石槃见状继续躺下。
天快亮时,玄奘唤石槃陀起身,石槃陀说:“前面只有五座烽台下有水,必须夜里去取,只要被一座烽台处发现,我们就没命了,还是回去吧”玄奘不回,石槃陀哀求道:“弟子家中有拖累,而且王法不可违。”玄奘让他离去,石槃陀又说:“如果师父被捉,请不要供出我来。”玄奘发誓绝不出卖他,石槃陀这才离去。
后世学者相信,石槃陀就是孙悟空的原型。
玄奘晚上到烽火台取水,果然被官兵发现。玄奘被捉住,指挥官叫王祥,他也是一个信佛的人,他为玄奘准备了充足的干粮了饮水。第二天。玄奘离开的时候,王祥告诉他直接去第四座烽火台,那的指挥官是他的亲戚。玄奘依言而行,顺利穿过了大漠。
三更许到河,遥见玉门关。去关上流十里许,两岸可阔丈余,傍有梧桐树丛。胡人乃斩木为桥,布草填沙,驱马而过。法师既渡而喜,因解驾停,与胡人相去可五十余步,各下褥而眠。少时胡人乃拔刀而起,徐向法师,未到十步许又回,不知何意,疑有异心。即起诵经,念观音菩萨。胡人见已,还卧遂睡。天欲明,法师唤令起取水盥漱,解斋讫欲发,胡人曰:「弟子将前途险远,又无水草,唯五烽下有水,必须夜到偷水而过,但一处被觉,即是死人。不如归还,用为安稳。」法师确然不回。乃勉仰而进,露刀张弓,命法师前行。法师不肯居前,胡人自行数里而住,曰:「弟子不能去。家累既大而王法不可忤也。」法师知其意,遂任还。胡人曰:「师必不达。如被擒捉,相引奈何?」法师报曰:「纵使切割此身如微尘者,终不相引。」为陈重誓,其意乃止。与马一疋,劳谢而别。自是孑然孤游沙漠矣。——《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