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电视剧《甄嬛传》红遍大江南北,果郡王允礼的形象也深入人心,成为无数少女心中的梦中情人。但历史上的果郡王允礼,又是一位怎样的人呢?他与雍正皇帝又有着怎样的渊源?且让我们走进历史,寻找真实的他。
一、幼时期:九子夺嫡中的幸存者
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在皇宫紫禁城中,一场兄弟阋墙的残酷politicking正酝酿着,这就是日后被称为“九子夺嫡”的历史事件。
当时,康熙皇帝的数位成年子嗣正襟危坐于太和殿,你方唱罢我登场,各自陈述自己继承大统的诸多理由。他们之间针锋相对,互不相让。这其中,四阿哥雍亲王胤禛最为强势,一时间似乎把握了较大的优势。
然而,这场角逐的结果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最终,年仅8岁的胤禛的四弟——胤禩意外摘得了这块烫手的山芋。
在这场兄弟阋墙中倖存的,还有一个儿时的亲王——年仅7岁的允礼。他是康熙帝的第十七子,胤禩的同母弟。作为幼子,他还未被卷入这场角力之中,而是天真烂漫地在宫中嬉戏着。
然而,艰难的日子就要来临了。
胤禩登基后,是以雍正之名受天下。他要稳固刚刚获取的皇权,迫切需要清洗反对他的势力。于是,一场血雨腥风即将来临。
雍正许下了残酷的誓言。阿哥的支持者,都将成为他铲除的对象。
果亲王允礼还年幼,没有被卷入雍正的政治清洗。然而,朝中几位兄长的噩运,还是让他心中惴惴。特别是亲王们一个个被削藩,禁锢永不得出,允礼更是惶恐。他只能小心翼翼地在宫中度日,不敢有任何逾矩。
幸而,允礼的母亲是雍正的同母姐妹。为了缓和二人的关系,也为允礼日后打下基础,雍正还是对这个幼弟照顾有加。
这样,允礼才得以在金碧辉煌的紫禁城中成长,不用直接面对残酷的弑兄血雨。然而,心中对朝堂变幻无常的惧怕,却已在这段时期深深烙印在他的心里......
二、理藩时期:清廉能干的辅政之才
雍正六年(1728年),允礼被封为果郡王。次年,18岁的他开始在“理藩院”任职。
理藩院,是清朝中央管理蒙古族、西藏地区等民族事务的最高机构。这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部门,需要选派极具才干的王公大臣担当。
然而,允礼才刚满18岁,经验尚浅,雍正这样重要的部门就交到一个毛头小子手里,难免有人质疑。但雍正看重的,正是允礼的才华与品行。
允礼工作起来务实认真,深得民族上层人士的拥戴。每逢部族酋长来京觐见,允礼都亲自接待,为他们解决困难。有回部族来京告状的冤情,允礼差役深夜去其住处了解情况,次日就为他们主持公道。
允礼深得雍正帝赏识。雍正六年(1728年),他就被提升为果亲王。职位也从理藩院郡王,提升到重要的統管旗人事务大臣。
然而,这些外在的荣誉与实权,并未让还年轻的允礼骄傲自满。每每有人向他送礼物谄媚,允礼都谢绝不受,坚持清廉的为官原则,深得民族人士的拥戴与爱戴。
“听说亲王殿下从不收人送的礼物,这与许多王公大人不同,实属难得。”旗人中,这样的评价不绝于耳。
而允礼除了工作勤勉之外,另一个让雍正放心的,是他内敛稳重的性格。这与许多骄奢淫逸的浮夸王公形成强烈对比。
允礼不沾女色,更不参与皇亲国戚间的党争。每日朝夕勤勉工作,极少与人来往。若无大事,常常只与几位心腹侍从相处。
“亲王殿下整日埋首工作,甚少娱乐,这份勤奋实属难得。”这也成为朝野对允礼的共识。
然而,允礼的这份勤勉,也让他日益消瘦下去。允礼生来体质就弱,长期操劳之下,他的健康每况愈下。
面对这样的情况,雍正不得不减轻他的负担。允礼不得不在家修养了一段时间,他却还是不忘工作,坚持在家办公,以免耽误公务。
这样勤奋的品行,更让雍正放心,以他为心腹重臣。而允礼内敛稳重的为人,也让自己避开了朝堂的祸端,得以在九子夺嫡的残酷中安然度日。
三、遗诏厚待:大限将至的嘱托
雍正十三年(1735年),雍正帝驾崩之时,允礼也陪伴在他的身边。
“朕力竭矣......”雍正在床榻上咳嗽不止,神志已渐渐涣散。
“陛下,您辛苦了。”允礼心中充满对这个兄长的敬畏与不舍。
多年来,雍正对他颇为关照。先提拔他入仕,后来更多次晋升重用。同时,也给他留出足够的空间,不让他过度操劳以免病倒。
如今,雍正帝就要驾鹤西去。允礼心中五味杂陈。他知道,这对自己而言也将是个大是大非的转折点。
“朕这一生,政绩斐然,唯有一事憾......”雍正咽下了一口气,语气中难掩遗憾,“那就是未能亲自教导皇四子稳住大统。”
允礼默默听着,他知道,皇帝口中的皇四子,就是即将登基的乾隆帝。
“你我师生一场,你曾助朕理藩院,治理百官......朕今卸下重担,也该给你一个喘息的机会。”雍正的声音越来越轻,但他努力保持神智,把最后的嘱托说完整。
“弘历即位后,你辅助弘历,但也要照顾身体......他年幼,需要你这样的智者相助......”
雍正的声音渐渐微弱下去,语气中却透露出对这个手足的满满关爱之情。
允礼默默跪坐在床前,眼泪止不住地流下。他知道,这是雍正最后的嘱托,也是对他的肯定。今后,他定会竭尽全力,辅佐新主。
不久之后,雍正帝正式驾崩。遗诏传出,允礼果然被列为顾命大臣之一。可以看出,雍正对他的信任与倚重。
这份倚重,也让允礼日后得以在乾隆朝中扮演重要角色,为这位年轻的新君主出谋划策。
而雍正的遗诏中,也提到要照顾允礼的身体,不要让他过度操劳。这份兄长对弟弟的体恤,着实令人感动。
四、乾隆时期:重任在肩的心腹大臣
乾隆元年(1736年),乾隆帝正式登基。刚刚继位的他依然经验不足,需要倚重大臣们共同治理天下。
按照雍正的遗旨,允礼被任命为总理事务大臣。这个位置权限极大,且无任期限制,足见乾隆对他的倚重与信任。
根据雍正的嘱托,乾隆也对允礼予以优待。他给予允礼双倍俸禄,并免除他的叩拜礼节,以示对兄长的尊重。
允礼日夜勤勉工作,扛起了这份沉重的担子。他主持修订典章制度,整顿吏治,协助乾隆处理朝政各项大事。对内深得皇帝信任,对外也得到朝野的广泛拥戴。
然而,权力的阴影也随之而来。允礼的地位日渐显赫,引来其他朝中官员的忌妒。
朝中有人暗地里向乾隆进谗言,说允礼藐视君命,屡次迟到朝会。乾隆一怒之下,差点要治允礼的罪。
允礼谨小慎微,哪敢有半点违逆之心?这完全是污蔑。所幸,乾隆及时察觉到这是嫉妒允礼的小人在作祟,撤回了处罚令。
“果亲王向来勤勉,并无懈怠之事。你等退去,不得再散布流言蜚语!”乾隆严厉地教训了那些小人。
允礼向乾隆叩首谢罪,表示必将更加努力工作,不负所望。这让乾隆对他的印象更好。
从此之后,乾隆对允礼关怀备至。每逢允礼生病,乾隆都派专人看护,并赐药物补养。
允礼也没有辜负乾隆的信任,一直勤勉工作到病重。他协助乾隆度过了继位最艰难的时期,为日后的“康乾盛世”奠定了基础。
1746年,允礼因病去世,享年仅45岁。乾隆帝为他俭朴处理丧事,并亲自前往吊唁,追思这位心腹大臣。
允礼的逝去,也让许多民众感到惋惜。旗人中,允礼的名声一直很好,许多老百姓都为他的早逝感到不舍。
“亲王殿下生前廉洁,深得陛下信任。现在他早逝了,真是天妒英才啊。”旗人中,这样的声音不绝于耳。
允礼一生最终以功成身退告终。雍正当年的嘱托,他也算是尽到了最后。而他清廉仁慈的品德,也成为百姓们口中永远的美谈。
结语
电视剧中情感缠绵的果郡王,和历史上勤政爱民的果亲王允礼,有着天壤之别。
允礼在晦暗的九子夺嫡中侥幸存活,又在兄长雍正的提拔下渐成大器。雍正临终嘱托他辅佐乾隆,他也尽责担当,直到英年早逝。
风流倜傥的果郡王只是一个虚构的传说,而允礼勤勉仁厚的真实品格,才是历史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当我们再想起这位果亲王时,应当铭记的是他敬业的工作态度,以及一心辅助君主的忠诚品格。这份忠心爱民的精神,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宝贵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