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勋的教授,我听得最认真。从心理学来阐述家庭教育,作为二级心理咨询师的我来说,还是蛮感兴趣的。
王教授结合心理学教育学以艾里克森的八阶段理论为依托,与现实生活结合得到的启发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现在我简单的理一理,每个阶段应该注意的事项。
幼儿前期发源于本能的需求,他要吃的舒服,睡的舒服,就要求我们在孩子能受范围之内,及时的把它喂饱,抱一抱亲一亲,柔声细语,给她一种安全信任的感觉。这时候他的心理社会品质是希望的养成,希望是生命之本,人有一点点希望,就不会自杀,心理咨询者在对自杀来访者进行咨询的时候,首先第一想到的就是找到希望。可见希望有多么大的价值。
婴儿后期开始有自己的小主意,会无理由的说不,这是他自我意识形成萌芽的阶段,那与外在规范的约束就会出现对抗。作为大人,我们要进行正面的引导,让孩子感受到亲切的话语,把对抗从对立走向统一。这样的好处就是孩子将来愿与他人合作。如果我们这时候强硬的让孩子遵从自己的想法。那孩子长大就不愿和强势的人在一起,就会感到不安。这时候过度的耻笑会让孩子长大后缺乏意志力,意志力形成在孩子零到三岁的时候,至少也是打下基础。
幼儿期。这个时期的孩子如果得到了支持与鼓励,就会对自己的事情产生目标,并不厌其烦的去做。如果得不到鼓励的话,就会产生罪恶感,感觉自己没有出息,没有能力,自己瞧不起自己。孩子的专注力是天生的,后来都是被家长和老师摧毁的,这个时候呢,是专注力形成的重要时期。我们要根据它的特点去应对,去反应,而不是采用各种方法去对付孩子,对付的开始就是分离的开始。
儿童期。这个时期最重要的是让孩子进行性别性别认同。有的夫妻对方互相瞧不起,如妻子感觉自己的老公胸无大志,拒绝儿子向老公认同。不用担心这个时候的孩子,他认同的不是品质,完成的是认同感受,长大会会像更好的人去学习,重要的不是学习这个人的样子,是完成认同感。
老师讲了一个例子,拿孩子说,他长大后要当一条狗,那我们也得积极的去支持他。因为随后随着空间的不断的扩大,狗也许会变成为乔布斯等等。如果这个阶段封闭了他的这种认同的空间,那长大后谁也进不去了。
青少年时期。这时候的孩子有三分钟的热血,五分钟的热度。什么都想尝试一下。不管孩子有几分钟的热度,我们都要积极的支持。因为这时候是他们的幻想式自我意识和现实自我意识对接的一个重要的阶段。他在通过不断的摸索,在堆砌自己独立的人格,用实际行动完成,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我是谁?他在不断的摸索过程中,会将现实和幻想找出来。会完成生命中的第一个品质,对自己的忠诚。一旦完成这部分,他就知道自己是谁了。那失去自我,或者不知道自己是谁,找不到工作的可能。
成人前期。我是两个人,我和自己。这个时期要明白,我要爱自己,对自己负责。一个不爱自己的人,无从谈起爱别人。爱别人一定要先爱自己。爱就是奉献,担当和责任。
成人期,两层使命,一是生命的繁殖,而是事业的繁殖。
成人后期就是一个自我实现,找到自己的过程,看明白了,想开了。就不会留有遗憾的离开。
最后王教授结合他几十年的心理咨询经验,给我们提供一些建议。虽然不是什么非常至高的理论,但是对我们感触很大。
家庭教育既有共性,又有差异,每个家庭都有不同的传统家风,亲子相处的习惯,还有文化传承。
亲子不是居高临下式的,补偿式的一种关系。是一种相辅相成,同步成长的过程。家长通过内省,在看到孩子成长的时候,也能修复好多自己早年的创伤。
人生是条不归路,永远不会再来,与孩子的分分秒秒都是不可重复的回忆,我们要学会享受和孩子分分秒秒的人生。
我们要学会成熟,不要自以为是,固步自封。要用自己的身体力行影响孩子。
孩子的发展与自然物的生长是一样的,有它的自然发展规律,不能随便拔高。我们只是帮助孩子移除影响正常发育的障碍,然后让他按照自己的规律慢慢长大。
逼迫孩子学这学那,从而淡化了亲子关系,会得不偿失。把教育孩子的事情推向教育机构,这是一种无意识的推卸自己教育的责任。
我的要做孩子的伴,感情上的伴,玩耍的伴,同时承担着养育的责任。
王教授还指出。我们要学会教孩子懂规矩。这个规矩是指公共规矩,个性化的规矩尽可能的减少。有个别的家长对孩子个性化要求太多,会得不偿失。如有的爸爸妈妈要求孩子在家里做这做那,孩子不去上学。这就是把反抗个性化规矩和反抗公共规矩混乱了。因此我们尽可能的扩大对孩子公共规矩的指导。
知己知彼才能战无不胜。我们首先知道的是自己。自己是什么样子的孩子就会是什么样子的?常模当中的父母就有常模当中的孩子。我们要对孩子有合理的期望值。
最后教授提出了12个问题,让我们从中会反思做真正的自己。
第一,父母要先了解自己,问问对自己是否满意,哪些满意?哪些不满意?
第二,对配偶是否满意?满意部分,不满意部分,如果不满意,共同需要做什么?
这两个问题呈现的是责任,以及处理问题的能力。没有责任和能力的家长,教不出有责任和能力的孩子。因此我们要身体立行勇于承担。
第三,配偶双方的三观是否相同,加审美观,如果不同,如何处理?
第四,对工作和社会现实是否满意?如果不满意,如何应对?(态度直接影响孩子的学习态度,对现实的满意就是孩子对学校是否满意)处理任何问题,必须建立在夫妻同盟的基础上。
第五,我和配偶对孩子是否满意,希望改进哪些?母子关系和父子关系,在养鱼孩子中多么重要。
第六,我对自己和配偶是否满意
第七,我和配偶有自己的人生意义吗?
是强迫性的要求,还是自然的沉浸于生活当中。
第八,我的人生遗憾是什么?为什么至今没补?去补了吗?
第九,如果人生重新来过,想怎么过?
如果重新来过,你要寻找自己人生的意义,不要把自己的人生意义往孩子身上派,去消耗孩子的人生意义。
第十,孩子对我意味着什么?对家庭意味着什么?
孩子是家庭中的过客。我们的任务是抚育他成人,然后让他离开我们,建立自己的新生活。
第十一,家长是管理孩子生活的,而不是主体文化教育的因为我们不是教育的专家,要相信老师。
第十二,单亲家庭,如何处理孩子的关系?亲子关系是永恒。绝对不能播撒恨的种子,要播撒爱的种子。这是规律,而规律,无一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