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菠萝迷上了拼图,一共有10个拼图,每个图有9小块。后来我发现,每次他要跟我们比赛时,他总是固定拿其中5个拼图。我试图找到原因,故意拿他的那5块跟他比赛,他拒绝。原来,他认为那5块是他熟悉的,他认为更简单的,更有信心,更能把控结果的。我在反思,为什么孩子会有这样的行为呢?当他一次又一次地只想菠萝第一名的时候,我们就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了,有好胜心是好事,但过分的好强,未必是一件好事了,他面对失败和困难的能力就会变得很弱。
前几天刚好看了一篇《为什么我们要夸孩子努力,而不是夸他聪明?》,文中用大量的学生实验证明,有些学生会认为努力训练正好证明了自己天赋不够优秀、不够聪明,他们因为过于关注自己的(聪明)形象,害怕别人说自己“必须竭尽全力才能取得不错的成果”,反而回避努力、不能全力以赴。
很多时候,我们在陪孩子的过程中,也会无意中说很多夸奖的话,更多的是类似于一种无限度的“彩虹屁”,尤其是爷爷奶奶辈。可能是他们那个年代大多推崇的是棍棒教育,当时代的烙印逐渐淡去时,他们又用了另外一种矫枉过正的方式,总是穷尽一切机会,一味地去夸孩子:“菠萝你好聪明啊,你怎么比爷爷奶奶聪明这么多”,“你太聪明了,这以后肯定每次考试都第一名”,“菠萝你咋这么小什么都懂呢”……孩子在这种环境下,就会越来越不敢去尝试新东西,更想去保护“我是一个很聪明的宝宝”的结论。可,生活成功的关键难道不是让孩子从小面对困难,学着克服困难,让他感到“问题是可以解决的”,并从解决问题中获得成就感和愉悦感吗?
其实,我们的成人世界也是一样:当一个人更在乎的是证明或显示自己的能力时,他当然会选择那些自己有信心克服的挑战;当一个人的目标是证明自己聪明、或想要在他人面前表现得聪明时,他就会一遍遍地重复自己擅长的东西,不敢跳出自己的舒适圈。在意自己在别人眼中聪明与否,会让人避免承担生活中的风险,抑制了他们的表现,降低了他们应对失败的能力。只有目标是提升能力的人,才会选择难度不断加大的挑战,而且把挫败或挫折理解成有用的信息。
那些认为失败是努力不够,或策略不对的人,会深入发掘、尝试不同的做法。失败能让他们获得有用的信息,并有机会发现“如果我竭尽全力,我能做些什么”,从而集中注意力,让自己更有创造力,也更努力。而将失败归咎于本身无能的人、或认为“我就是不够聪明”的人,会变得无助。
所以我们需要更多地去夸孩子努力,而不是夸孩子聪明。同时,我们作为榜样,也需要去践行挑战舒适圈,让孩子看到其实得不到第一名并不可怕,不愿意尝试、害怕失败、不想学习才是可怕的,要让孩子看到“活到老学到老”的努力状态。“努力”是我们要去一种边缘的状态,边缘的状态里有危机、有风险和巨大的牺牲。这个世上不存在一种叫做“舒适而卓越”的人生,我们需要保持一种“努力的状态”。即使你不考研、不读博,也要学习,保持自己对新事物的敏感和接收能力,因为你需要学习的“努力状态”; 即使目前没有升职加薪的机会,也要全力以赴,将工作做到极致,并去提升各方面的工作能力,因为你需要工作的“努力状态”; 即使你不参加体育比赛,也要经常锻炼,因为你需要拥有活力、管控身材的“努力状态”。舒适的人不可能卓越,而我们,一直在前行的路上,不放弃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