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正好四十,活得很焦虑。工作上遇到瓶颈,无法再进一步,后边还有很多年轻人在追赶,感觉时刻有失业的风险。夫妻生活看似风平浪静,实际上做爱的次数越来越少。过去一周一次,现在一周两次。偶遇家庭矛盾,甚至一个月也没有一次,性生活是爱情最忠实的晴雨表,如此状态,冷暖自知。好在两个小孩都很乖,看着他们成长感觉人生所剩的日子多少还有点意义。
到了这个年纪,面对父母的生老病死变得现实起来,我的父母都年过七十。时不时住次院,感觉他们真是老了。我生在七十年代末,是家里独子,从小被父母包着含着养大,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我要去照顾他们。被包裹着的日子久了,似乎忘记了怎么去照顾人。
还没有准备好如何在病房护理他们,还没准备好面对也许不久的将来可能的离别。我很困惑,也很焦虑。老实说我是个懦弱的人,害怕去面对这些问题,害怕去想,害怕去做。2019年的春节,我回到老家,家里没人,锅里都是冷饭冷菜。此时我才知道,父亲已经住院多日,只是不想让我操心,没有告诉我。我很崩溃,做儿子如此失败,我对自己很是失望,愧为人子。只是内心深处依然很茫然,不知道该怎么办。
放假回老家前,随手从床头捞了本书,想着路上看。拿的是余松的《故乡》。回家,《故乡》为陪,再合适不过。
从1980年代一直写到2010年,围绕着一个村庄,述说着几十年来这里发生的一切。没有高大上的故事,没有高谈阔论,没有政治宣讲,没有或高或低的人物设定。一群村里的各种普通人物,徐徐的道来村庄里几十年来所发生的故事…..
书中我看到了很多人如何面对父辈的老去、死亡。虽然写的是东北的农村,但那些琐事、矛盾、感受越超了地域,和我所知的世界并无差别。相对于城市,农村的人际关联更为复杂。书中三姑六婆的顺来顺去,有点乱。
但一些东西是不变的,或者是说关于人性的一些东西城乡是通的,比如80年代,农村人拼了命也要盖个瓦房,没房就没老婆。农村里勾妹子的色鬼也很多,书中代家老三就是个代表人。有下海发了财的、有贩毒最后惨死他乡的、也当了官想发财最后受刑的。更多的人是老实芭蕉的干活种地,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人走出去打工,像大多数城镇化的村村庄,这里开始落寞,开始萧条,剩下的各多是老幼病残。老实人的一生常常是苦的,特别是生活在农村,老实有时也意味着没有太多的想法,老老实实的种着一亩三分地,看天要收成,一年到头的奔波劳碌。
80年代那些走出大集体,撸起袖子干起来的年轻人,到了2010年,已是风前残烛,病痛缠身。善终者有一觉睡下再没起来了切此身的,惨的疼痛难忍重病而死,甚至有全身不能动弹,儿女又不孝,活活饿死的。
一直在想,余松是以什么样的价值取向去看待这样的人生百态,可惜《故乡》中他很少去说三道四,而是把自己当成一个观察者、叙述者。从这些事中,我能看到自己的影子,原来很多人也有和我一样的焦虑,原来并不是只有我才有面对生死、面对老去时的担忧。不想过多的评论《故乡》中的那些往事,看完全书,一声叹息,只是想对依然走在人生路上迷盲的你说声:人生不易,且行且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