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着时间,中午读完了本周阅读的课题——《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作者张洁。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小学的课本里的有一篇文章叫《挖荠菜》,也是张洁写的。今天再读这篇文章,应该是我和作者第二次“亲密接触”。
小时候学课文,从来不太关心作者。因为,印象里的作者,离我们的生活很远,都是我们遥不可及的梦,带着玄幻的色彩,冒着五彩的泡泡,美丽而不可及。到了今天的这个年纪,随着对文字的深入,渐渐明白,文字是作者的泣血真情,更是作者隐藏最深的另一面的真实自我,有真实直接的,也有隐藏至深的。所以,每一次的阅读和欣赏,都是一次和作者的亲密接触。而这次的接触,我感觉更具体,更细化,更让人有立体感,画面感,更真实,更有代入感。好像活生生的张洁就立在我的面前,让我看到了一个生活里琐碎、真实的深情无限的张洁,一个饱含深情却又深感愧疚自责的女儿张洁。
世界上那个最疼我的人走了,而我却无能为力。作者以正叙,倒叙,插叙的手法,全面细致地写了妈妈在人生的最后一程,以及我在医院、家里护理的种种细节,中间穿插作者不断的反思,评论,自责,透露出来的便是那份深沉却无可替代的爱,甚至是有点狭隘的一厢情愿的期待美好,但生命的不可抗拒让我们不愿意面对的终将还是失去,不可强求更不可逆转,又让这份爱多了一份无奈和痛苦。让我们跟着作者在深深地自责里忏悔无助,无能为力。
这让我想起了某电台的一广告词:因为真实,所以直指人心。的确,这样的文章,于每一个读者来说,都是一次心灵的冲击。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礼。在这样的文字里,我一直在找寻自己的行动坐标,我一直在与现实中的自己对比,我一直在思考我为自己的母亲做过多少?这一个一个的问题拷问下来,我面红耳赤、羞愧难当。
太多的时候,我们心安理得地享受着父母的馈赠,理所当然地不予回报。却不知道,这是人世间唯一存在的不公平、不对等的亲情。是父母也只有父母的给予——只有付出,不求回报的亲情。
在快节奏生活的今天,我们总是很忙很忙,忙得淡漠了亲情,忘记了日渐衰老的父母;在电子产品越来越多地填充我们生活的时代,我们真的好少有时间停下来陪父母亲说说话,拉拉家常。却不知道,父母亲,这个世界上我们最亲的亲人,正在我们不知不觉中与我们生活渐行渐远。不要应了那句话:子欲孝,亲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