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身武汉大雨的风暴中,现在是谈雨色变了。小区门口已经淹水至膝盖,预估最多的有1米多深,水已齐腰,小区人民已经连续一周无法出门,是的,水没有那么大,不至性命堪忧。刚开始,对于武汉的看海,大家只是调侃,各种图片在微博、朋友圈里传播。等水一退,自己家损失不大,事情也就过去了。洪涝虽不至死,但会耗得大家殚精竭虑,精疲力尽。最近我们要出行得这样:
为什么会发生洪涝,武汉水务局官方解释是这样:
真正洪涝的罪魁祸首在哪里?简而言之厄尔尼诺现象导致梅雨季节降雨过多,室外市政管网施工质量差,排水速度慢,江河承受能力有限,大大超负荷。
首先:梅雨、地势。两个不可抗力,这个姑且不谈。其次:排水管网问题,作为工程从业者,我拿自己所在项目市政管网建设为例,园区内有五条道路,该道路设计院武汉规划设计院的设计规范如下:
以上道路于2011年8月签订合同。也就是说2011年8月用的规范里日最大降水量是332.6mm,,而这次武汉暴雨中官方说的的降水量是这样的:
所以,百年一遇是个什么鬼!截止2011年,武汉显示的最大降雨量332.6mm已经远远超过2016年229.1mm好吗?
好了,上面公式和文字有很多,看起来很费力,实在不愿意看,你只用明白以下重点:现在新建的园区道路上的市政管网管道以及各种雨水井,检查井,污水井,箱涵等都是符合要求且足矣能抵制这次7月5日至6日日降雨量229.1mm的暴雨。而且事实证明7月6日我们项目所在的道路,地下室,配电房都完好如初,你看,人家一脸懵逼不知道外面发生了什么。
那么为何城市还会积水?
这是排水系统介绍,请看:
园区内的雨水通过室政管网全部由九峰溪,龙山溪,就龙溪排出。龙山溪处在高新大道与光谷七路以东三号路交界处,最终由园区管网与高新大道上管网衔接,排入高新三路以南豹澥河。重点就在这个衔接上!!最终汇集到龙山溪的管涵管径2.2m,而高新大道上管涵80年代建的,管涵管径才2米,也就是说支管比主管的管径还要大,就好比光谷的交通,珞瑜东路,关山大道,高新大道,民族大道,高新二路的车辆等都交汇到光谷,最后往汉口武昌方向只能走珞喻路,那只会不!堪!重!负!所以交通便秘!排水便秘!。暴雨那天,交汇处是这样的:
因此,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新旧管网的衔接矛盾。我相信城区很多积水严重的地方问题都出在这个环节。
最后的原因,更是最近报刊媒体炒得火热的填海问题。大家可以戳看详细的报道:
http://hb.sina.com.cn/news/b/2016-07-08/detail-ifxtwiht3331501-p2.shtml
朋友说,我们负担着单价1万5的房价,却每天享受淹水和堵车。哈哈!我自嘲说,如果要决堤了泄洪,政府不会把我们当炮灰,牺牲的是附件无辜的村庄和农民。这就是我们努力奋斗立足这个城市的意义?不会最先被牺牲掉?
开挖,填湖,植被破坏,势虐扩张,生态不平衡,大兴土木,这些都是灾难的根源。
城市迅猛发展,科技日新月异,这些触发思考的质问和争议灾难却没有带来检讨和变革。城市之殇啊!
物极必反啊,江河已经在咆哮了!
城市,请慢一点,等等你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