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身边不乏这样的人:
上了不喜欢的学校,选择了不懂的专业,做着自己不喜欢的工作,娶了不爱的人。
总是找出各种借口理由,活不出自己想要的样子,从而抱怨不公平,却从未反省。
为什么要在别人的目光里,活的像个小丑?
以前,老师喜欢努力的学生,家长喜欢礼貌的孩子,公司钟爱努力的规矩的员工。而现在似乎是变了,在学校受欢迎的往往是成绩优秀却不踏实的学生,他们是聪明的代言人。在家里,家长会因为各种光环而忽略了孩子礼节的教育,他们也被贴上了个性的标签。而在公司里,领导重视的是结果,而不是态度,更不在意这个过程运用了哪些手段。
这些都是新时代的目光,为了光鲜耀眼,只能学着伪装。
我们总能看见那些说着没准备的好学生轻易据拿了高分,却不知道为了装的聪明,他们颠倒黑白,上课睡觉,晚上却学到深夜。那些自来熟的人,总能对不喜欢的人,笑的比桃花灿,他们嘴里喊着闺蜜,心里却无数秘密。为了让所有人喜欢,他们说着违心的话,变成了自己最讨厌的人。为了获得赞许的眼光,明面上云淡风轻,暗地里为了完成任务却是十八般武艺尽上。他们享受着他人的赞许却被生活所折磨着,对他们来说,这就是生活的代价。
而这些弱智的行为总在不同的时间、地点,重复的上演。只是因为这个时代的人,喜欢聪明,鄙视勤奋。在他们的思维世界,总认为聪明人不需要努力就可以达到巅峰,而努力的人绝不是高智商的人。他们羡慕一步登天,却嘲笑愚公移山。所以,现在的孩子在大人们的耳濡目染下,认为聪明才是值得炫耀的资本,而努力却只能让人抬不起头。因此从小学开始,这些年幼的孩子就学会了伪装,学会了人云亦云。这种思维造成的结果,就是很多人都活成了一个样子,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常说的“外国孩子是逐个生产,而中国小孩是批量制造”。
那么努力的人就真的不聪明吗?
爱迪生的努力与聪明获得了所有人的认可,“天才是1%的聪明加99%的努力”,而在实践过程中怎么会演变成了努力的孩子等于笨这个结论呢?以致于在本该单纯活泼的年纪,他们接触了阴暗,学会了伪装,植入自私的细胞,而忘却了良性竞争。在本该青春昂扬的年纪,他们却只关注勾心斗角,把目光局限在了别人身上,把心思用在了攀比虚荣上面,在自己的剧本里,生生演成了小丑。
为了目光、为了赞赏、为了羡慕而活,把看美景的眼睛定焦在无关的事物上,把注意力集中在伪装上面,在自己的舞台上用着他人的剧本。可是,你不是戏子,不必要活在别人的目光里。
你为什么要活的像条狗?
说起青春,我想到的不是叛逆、嚣张,而是骄傲,青春是多么值得骄傲的年纪啊。这个年纪中,我们可以青涩,可以活泼,可以任性,我们拥有足够的自由,以及傲娇的资本。但是却有这么一群人的存在,在这场青春光影里,显得格格不入。
在这个社会中,我们允许帮派,却不允许独居,或许说,很多人没有独居的勇气。就拿一个宿舍来说,若5个人是活泼的,另一个人就不允许安静,否则就会被孤立。而5个人都恋爱,而另一个人为了迎合,也会选择随便找一个,就只是为了与大家的节奏保持一致。
这种现象在整个社会上很普遍,并且这样的人越来越多,明明喜欢安静,却不得不闹腾,明明讨厌脏话,却也不得不说。而这些不得不的伪装,一直折磨着他们在这场伪装里,他们很累,累的低下了头,活的像一条狗。
还记得周星驰《大话西游》的结尾吗?“他好像条狗啊”
当时很不理解这句台词的含义,现在我终于读懂了。
狗没有自由,不能选择自己的主人,也不能掌握着自己的生活,它唯一能做的,就是用尽全身解数讨好别人,完成自己的任务。没有自由的孙悟空,只能像狗一样的活着。
如果有人把这种“狗”的生存方式叫做适应社会,叫做合群,那我无话可说。毕竟我们不是孙悟空,没有被唐僧带上紧箍咒,也不必为了苍生去西天, 我们都有权利去选择自己的生活。因此相对于“狗”的活法,我更倾向于“猫”的孤傲。根据自己的脾气,喜欢去寻找一个合适的圈子而不是削尖脑袋硬要挤进一个不合适的群里。活出自我,才是我认为正确生活方式。
世界本来就是多彩的,人也一样,有能力去创造自己的人生为什么要复制别人的路线,我从来不想去做第二个谁,我只想要去做第一个我自己,按照自己的意愿而活,而不是在本该骄傲的年纪,低头去附和他人。
我相信,自由孤傲的生活或者远比迎合伪装更加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