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杠”这个意思,是指自己身上有其他技能,可以创造收入,所以现在给自己身上加"斜杠“,成为一种风潮,都在想着如何能够成为“斜杠”青年。
那怎么样才能成为“斜杠”青年呢,我们可以从源头找起,在《斜杠创业家:如何摆脱朝九晚五的束缚?》这本书中,“斜杠”概念创始人金伯莉·帕尔默就给出了成为“斜杠”青年的方法。
加“斜杠”的理由
那为什么要加“斜杠呢?好端端的工作不行吗,非得要加“斜杠”干嘛?
金伯莉·帕尔默给出了两个理由:
激励因素和职业保险。
加“斜杠”意思也就是给自己找一个副业,而最后能够成为你的副业,说明这份副业你至少比较喜欢,或者能够坚持,一定有一个激励的因素在驱动你继续。
副业之所以称之为副业,是因为它可以创造收入,是工作之外的第二收入来源,后来甚至超过本职工作收入,这样就不用担心丢掉工作了,相当于给自己加了一份收入的保险。
因为这两个原因,才使得很多人要加“斜杠”,如果第一个跟第二个能结合,通过从事或者创造你喜欢的东西,能够带来收入,成为副业的话,那你简直太幸福了。
先做了再说
基于加“斜杠”能够带来的好处,所以必须要留意自己有什么可以尝试的可能,从自己的爱好中找创意,从自己的工作中找灵感,一旦你发现有机会,找到大致的方向,可以做个尝试的规划,投石问路,先简单的试试看,然后根据情况调整。
这样的例子有很多,我个人的话,原来写今日头条,纯粹是看别人写,觉得人家写的太差,后来知道可以挣点小钱,那就自己试试呗。刚开始没有钱,然后一天几分,几毛,几块,后面到一天不固定的几十块,几百块,大钱没有,零花钱可以有。
这个过程中,由自己只知道写,到慢慢根据账号阅读量调整,分析好文章,找套路,一步一步带来一些成长。
创业这个事儿,可能你刚开始想做成A,结果做成了B,最后在C上面赚了钱。
所以有想自己尝试的副业,在可以接受成本内,不妨先做了再说,只想不做都是白扯。
志同道合很重要
《斜杠创业家:如何摆脱朝九晚五的束缚?》提到一点,要结交朋友,这个朋友是指志同道合的人,可以帮助你的人。可以是你的用户,可以是你的合伙人,可以是你的人际关系对你有帮助的人。
如果你的“斜杠”项目开始起步了,你就面临一个问题,用互联网上的话说,你缺少用户。如果你是一家店,你少顾客,如果你是一个社区,你缺注册用户,如果你在写一个博客,你缺少阅读者,没有用户,你的副业就没有办法逐渐进入良性循环。
所以你需要找到用户,阅读者,注册者,顾客,共同兴趣的爱好者,组织者,良师益友,只要对你的副业有帮助的人,都可以。
这样你的用户群体,你的组织才能建立起来,形成量,起规模,带来收入,最后量变变质变,变成一个良好的斜杠技能,一个不错的副业收入渠道。
所以现在互联网创业,用户很重要,用户运营,社群运营,都是为了这一点,没有用户,没有数据,没有规模,靠什么盈利啊,融什么资啊。
打造品牌
金伯莉·帕尔默在《斜杠创业家:如何摆脱朝九晚五的束缚?》中专门写了一个章节,叫打造品牌的101堂课。
想表达的意思就是为自己做好营销,展示自己的与众不同和专业性,并且给出了一个方法,就是在网上做网页或者博客,让人更容易搜索到自己。联想到现在,我们可以去做百科,在社交网站上贴标签等等。
优秀的宣传策略应该能个性化的,清晰的描述你能够提供什么,还要阐述客户从中能够获得什么,进而逐渐把自身打造成一个品牌。
做到这一步的话,副业应该是至少小有所成了。
除了上面这几点外,金伯莉·帕尔默还提到,要合理安排副业和工作的时间,如果失败了,也不要气馁,可以继续尝试,最重要的还有一点,提到了社会责任,这个是在国内很少提到的,如果副业有成,不要忘记回报社会,也能够增强自身品牌和影响力。
读完《斜杠创业家:如何摆脱朝九晚五的束缚?》这本书,我觉得这本书跟彭小六的《颠覆平庸:如何成为领先的少数人》一些内容很相似,不知道彭小六在写这本书的时候是否看到过这本书,比如结交朋友,打造品牌就跟周末社交,提高知名度很类似,其实是在做一样的事情。
可能因为两本书都是介绍如何给自己加“斜杠”的吧,只是二者稍微有点不同,彭小六更注重个人技能提高,前者更重倾向于一种类似商业化的创业。
配音演员,厨师,健身教练,视频剪辑师,作家,化妆师,会计,理财规划师等等,这些都是书中举例可以作为加“斜杠”的角色,这些角色,你有一技之长,或者你有类似爱好,都可以尝试。
如果你有某项爱好,并且变成了你的技能,还能够给你创造收入,那真是太幸运了,你不仅成为了一名“斜杠”青年,而且可能找到了一生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