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因为我的疏忽,琳宝经历了一次小意外。
那天,她午睡醒来往床边爬。我把她抱回床中间,然后转身去洗手间。执着的小妞跟在我后面继续爬,刚进洗手间就听到她嚎啕大哭,我冲出来,发现她已经躺在地上哭得上气不接下气。
她坠床了,我脑子一嗡,立即冲过去就把她抱起来,紧紧的搂在怀里(这一点妈妈们不要学,宝宝坠床应该先观察她的状况,不能马上抱起,有可能造成二次伤害)。但是我当时太紧张了,完全记不得这些,只想快点把她抱在怀里安抚。
我把琳宝抱起来,发现她的脑门起了一个大包,然后,然后,我妥妥的崩溃了,抱着她和她一起放声大哭,母女两个哭成一团,那场面甚是感人。晚上给琳宝讲睡前故事,我抱着她,情绪再度崩溃,忍不住又大哭了一场。
和学心理学的闺蜜聊起这事,她问我,你不能忍受娃受到一点伤害吗?我仔细想想,在成长的过程里,磕磕绊绊是难免的,我们自己也是这样长大,我不能接受的是因为自己的疏忽让她受到本可以避免的伤害,这让我又痛又悔。
回想下午的场景,我看到自己像个无助的小孩哭得无比伤心。我突然明白了,其实在这一场意外里,我的崩溃大哭一方面是心疼孩子,更重要的是我自己内在的小孩受到了伤害,我对自己的粗心大意感到不满失望,无力摆脱这种强烈的挫败感才会情绪失控。
想起在过去的岁月里,也有过几次这种因为自己的粗心、不重视而导致坏结果的崩溃大哭,这种过失让我无法原谅自己。
心里很难受,无法面对自己,我重新打开了武志红老师的《为何家会伤人》,依然字字珠玑,很有启发。
生娃前,更多的是想通过这本书从原生家庭了解自己,有娃后是想从现在看向未来,帮助女儿更好的创建她的世界。不管哪个年龄段,哪种身份,都受益匪浅。
如果说,人生是一场修行,即修剪去多余的枝杈使自己更符合社会的需求,那么,育儿就是一场疗愈,把误剪的那些伤口进行修复。
育儿书单
《为何家会伤人》
作 者:武志红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版年: 第1版 (2014年6月1日)
作者简介
武志红
资深心理咨询师、畅销书作家。1992年考入北京大学心理学系,师从国内著名心理治疗学家钱铭怡教授,2001年获得心理学系临床心理学专业硕士学位。2009年成立武志红心理咨询中心。曾主持《广州日报》的“健康·心理”专栏,致力于用心理学去理解中国式的个人、家庭与社会的种种经典现象。著有《为何家会伤人》《感谢自己的不完美》等作品,总销量超百万册。
目录
【夫妻关系是家庭的核心】
每一次分手都是心灵的修复
缘分=娶回“妈妈”,嫁给“爸爸”?
别拿自己的尺子量对方
不要把权力规则带回家
孩子不该是你的最爱
【分离是生命中永恒的主题】
妈妈是婴儿的镜子
父母不是孩子的答案
分离是生命中永恒的主题
男孩归爸爸,女孩归妈妈
宠爱自己——溺爱的心理真相
溺爱=过度地阻碍
对物质的追求是对爱的渴望
密不透风的“爱”源于自私
精神分裂如何发生
痛苦的童年为神经症“播种”
青少年太听话不是好事
孩子有问题,大人先自省
【别把焦虑转嫁给孩子】
别把焦虑转嫁给孩子
孩子为何把网络当成“安全岛”
考试瘾比网瘾更可怕
孩子总考砸,可能有内情
高十二、初九与压力
和孩子一起直面高考失利
家有失败留学生怎么办
如何一年圆“北大梦”
教孩子知识,不如给孩子爱
教育是为了孩子,还是为了大人
父亲太暴躁不是你的错
孩子当不了家庭的保护神
【中国式家庭】
你的感受如何被扭曲
你的身体,是不是别人的奴隶?
唤醒你沉睡的活力
碰触你的内在婴儿
愚孝是怎样炼成的?——对迎合者的心理分析
中国家庭中的轮回链条
有关爱的六个谎言
中国人的情感模式
我是谁,永恒的哲学命题
在过去的中国式婚姻里,最大的问题可能是亲子关系优于夫妻关系。我们只知道自己是孩子妈(爸),不知道自己还是对方的伴侣,更不知道自己其实也需要有独立于伴侣和子女之外的人格和角色。
因为角色的错位,过度重视亲子关系,会造成父母企图掌控孩子的一切。过度干涉孩子,孩子永远无法成长,而父母自己也永远无法放手。所以聪明的父母应当先找到自己, 成为你自己。
“父母不是孩子的答案,成为你自己。父母不要试图扮演孩子的决定者,而应该给予孩子独立探索的自由,那样即便幼小的孩子也一样是一个'成为自己的人'。"
和孩子一起成长,而不是替他成长!
"喜欢使用奖罚手段的父母和老师,都渴望控制自己的孩子。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意志成长变化,那样孩子就是他们意志的结果,就是他们的作品。"
问问自己,在原生家庭里,你是那个执行父母意志成长的人,还是自始至终都有自己的自由意志,成为自己的人。如果是前者,请马上觉醒吧!
建立自己的内在评价系统
网络上曾经流传过一句话“别人家孩子”,我们这一代人很多都是在别人家孩子的阴影里长大。
上学时被父母比较成绩,就业后比收入比职位,然后比成家比生娃,然而,即使是“别人家孩子”也会有短板的一面,于是八零后集体有了这个创伤。
建立自己的内在评价系统,而不是用外在评价系统评估自己,才有可能疗愈这一创伤。
怎样建立自己的内在评价系统?
一是先建立自己的三观。明白什么对自己最重要,有了价值观的优先级,就有了思考和做事的先后顺序,相应的也就有了自己的内在评价系统。
比如,工作中的成就感比物质奖励对我来说更重要,我就不羡慕也不介意别人家孩子收入比我高,比如找到soulmate对我来说无比重要,我就不怕结婚太晚,只怕所托非人。
二是明白每个人都有擅长和不擅长的地方,无需横向比较。在自己的世界里建立纵向坐标,跟过去的自己比,有进步就是快乐的,这样就不容易焦虑。
当你气定神闲,神清气爽的活出自己的节奏和模样,你就是妥妥的人生赢家、永远的“别人家孩子”,哦,不,现在应该是“别人家父母”了。
真自我,还是假自我
在读到这部分之前,我一直以为自己是很有自我的人。然而并不是。很多时候说什么话,做什么选择,我会特别考虑别人的态度。我以为这叫善解人意,其实这种善解他人意思,往往压抑了自己的真实需求,是缺乏真自我的表现。
观察身边的孩子,那些在情绪方面被给予积极关注的孩子往往更敢于表达自我需求。因为他们在情绪方面更有安全感,父母给予的关注让他们感觉自己不论有何种情绪都是正常现象,都能被接纳,所以他们表现出来的都是自己真实的心理感受,而一旦真实的心理感受被体会到,其他人给予相应的回应,他的情感就能得到合理的纾解。
而那些缺乏 真自我的人,往往善于揣摩他人的想法,为迎合他人而压抑自己的需求,久而久之,自己正常的需求长期得不到满足,被压抑在内心,往往会导致一定的心理创伤或疾病,甚至在行为方面出现失控。
怎样建立真自我?
有真自我的人,他的自我围绕着自己的感受而构建,他的身体服务于他的自我,有假自我的人,他的自我围绕着他人的感受构建,他的身体服务于别人。
建立真自我,要唤醒你沉睡的活力。不要顺从他人,而是用创造性来让你觉得自己的生活是有意义的。不要被别人所驱动,感受自己的需求,创造自己的生活。
所以,请给予孩子积极的关注,是用爱给孩子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帮他建立和真自我的连接,让孩子真正做自己。但至于如何探索世界,那是孩子的自由。爱和自由,缺一不可,而如果他既获得了充分的爱,又获得了充分的自由,他一开始就会是一个“成为自己的人”,而最终也势必会成为一个自我实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