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清明,是缅怀故人的时节,就给大家推荐一下故去作者的书,以敬逝者。
(一)《花田半亩》(田维)
君生我为生,我生君已故,读完田维的花田,不禁有些心生悲凉。
一个诗一般的女子,匆匆而来,匆匆而去,却是符合了天生几分伤感的诗意。
生命的短暂却是给了这样一个女子最大的自由,与我辈俗人比,多几分洒脱,多几分闲暇。
一个爱书爱诗的人,不用同你我一样在名利财色中挣扎,不用沾染这些俗气,或许是最好的补偿。田维的文字间充满了平静和恬淡,又有几分女生的脂粉气,但却与往常不同,喜欢上了这样有几分脂粉气的文字。或许是对于死者的敬重,亦或是一种由心而生的悲凉。是她这份淡然震撼了我吧,还有她对书的喜爱,对文字的执着,可惜,可叹,奈若何?
说道这些的时候,她已经离开这个世界,想来若是有来生,有缘相见,会和她是知交好友吧,其实现在亦如是,因为书,因为文字,因为平淡的心。却是含着悲伤想起这些的,一翻开书,我就不禁想起: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二)《死亡日记》(陆又青)
死亡,一个极为沉重的话题,却又是必要的。看到远方,才走在当下。
《死亡日记》是作者作者临终前的文集。
一个人当面对死亡时,能够选择这样一本日记来传达对时间种种的一种态度,对女儿的嘱咐,对世间与他相关一切的小结,于你于我也是价值非常。
或许人只有面对死亡时,才是最真实的,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吧,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在数着小时过日子的生命最后一程,出现最多的亲朋好友,是一生难除的嗜好,而我们却是往往把这些放在了最不重要的位置,名利所困,不得一种超脱。第一敬佩的是作者的心境,这样一种平淡,几人能有,此种洒脱,人生一次,也是不白活了。而当我面对死亡的那一刻,又将如何?能够在死前有这样一段时间,处理人生后花园,不知是福是罪?难以忘记作者写道墓园的那篇文章,生者与逝者的江流,这是一种难言的感觉,对生者是种格外的修行。
(三)《此生未完成》(于娟)
这又是一份关于死亡的文字,在他们生前我与之擦肩而过,在他们生后我们因文字相交在不同的时空。都说,不知生,焉知死,我想反之亦然。
如果有一天我也只剩下不多生命,我要做什么?我想我也会一样,留下一本死亡日记。说不准真有这样的机会,我几乎占了作者自认病因的全部:熬夜、嗜荤、用力,而且身体状况不佳,我这是不是该算高危人群?
各类诸如豆瓣的书评网站都会有一个评分系统,但是我很难给这些作品打分,一分高下。文字或许有高低,但是生命的厚重却无法抉择,这些都是一份沉甸甸的生命记忆。如若是多年前看到《此生未完成》,或许是感动,现在却是多了一分理解、敬佩和沉重。田维是一个女儿,一位诗意的少女;陆幼青是一位父亲,一个坦然的逝者;于娟,是一位母亲,一位妻子,一位坚毅的学者。他们都有共同的标签,绝证患者、逝去作者。于田维我写下,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故;于陆幼青,我记着那个墓园里的孤独者;对于娟,我写下这篇文字,缘起于她生前幼年的一次资助的和生后留下的公益能源林。于此,我和大家分享推荐这本值得一读的书。并不在意那些博士、教授、复旦交大的头衔,在意的是一颗心纯净的深处。这些头衔不见得在生命最后的挣扎中给她予帮助,但我相信,这点纯真一定给了她巨大的影响。于文字与思想,我或许更有偏好,但是面对生命的重量,无法给他们排名,都是一样的沉重。
作者是一名学者,她丈夫也是学者,但是这些知识却未能在关键时刻带来帮助,极端的西医科学与极端的中医治疗都没有取得成功,我们是不是太过于忽视人文关怀,忽视了对于生命的尊重和对于生命的思考。面对死亡,我们需要一点死亡哲学,需要一些临终关怀。对于病症我并不陌生,我的爷爷,因肺癌去世;我的堂妹,因先心病在我幼年时就离开世界;我的母亲曾身患肿瘤,幸运的是肿瘤良性,不幸的是当年只能进行切除手术,至今有多种文中提到的并发症和其他肿瘤,身受痛苦。病痛的苦难,只有病人自己才会有切身的体会,那是怎么样一种生不如死却不得不活下去的心境,我不得而知,看着作者那段关于自杀的幽默时,我却是充满了忧伤。
初读此书,《中国新闻周刊》中援引的数据,全国每6分钟就有一人被确诊为癌症,每天有8550人成为癌症患者,每七到八人中就有一人死于癌症,这个数据来源于全国肿瘤登记中心《2012中国肿瘤登记年报》;此时国家癌症中心发布最新一期全国癌症统计数据。平均每天超过1万人、每分钟有7人被确诊为癌症。其中,肺癌位居全国发病首位,每年发病约78.1万例,其后依次为胃癌、结直肠癌、肝癌和乳腺癌。肺癌和乳腺癌分别位居男女性发病的第1位。
如果有一天我面临于娟或者光头亦或者土豆的选择时,我该怎么办?我又能做点什么?我现在该做什么?我不知道,但是,这或许并不遥远,,癌症离我们并不遥远,癌症离我很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