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绘本只是用来读和看的吗?
并不是。
小月龄的孩子初初接触绘本时,并没有阅读的概念。拿到一本绘本,他们除了无目的地翻一翻,更多的是摸、咬、撕。对于这个阶段的孩子,书更像是一种玩具。
但是,并不要因为这样就放弃了让孩子接触绘本,反而要鼓励孩子多接触绘本,为后边阅读兴趣的培养做一个铺垫。家长们可以选择特殊材质的绘本,比如线书、触摸书、布书、翻翻书、洞洞书。这类书材质结实,经得住孩子的“辣手摧花”。
我女儿1岁前,买过一套噼里啪啦系列。这套是翻翻书,共7册,里面很多小机关,孩子对那些机关特别感兴趣。
这套书里面孩子最喜欢的就是《草莓点心》了,因为孩子很喜欢吃草莓。里面的小冰箱,门可以打开。现实中孩子也很喜欢去开冰箱门,这个设计非常贴近生活。
另一本《我喜欢游泳》,里面一个场景就是会转的水池,我为宝宝演示了一次之后,宝宝就主动去摸那个圈圈,想弄明白为什么会转转转。终于在几次好奇的探索之后,圈圈光荣牺牲(泪)。
其实小孩子看书,撕坏页面是很正常的,特别是这种有小机关的翻翻书,更加脆弱。
为了节省开支,延长绘本的使用寿命,我把书里的小机关全部用透明胶纸加固了一次。
图:《游泳》我用订书机钉和透明胶纸重新加固了。
在孩子两岁的时候,我买了一套《各种各样系列》,这套书很多大v都推荐过,价格有点贵,犹豫了很久才入手。
收到书后我觉得性价比还是挺高的,里面各种机关。对于两岁孩子来说,书里的内容还有些深,更看重的是它的趣味性。
女儿最喜欢是这朵花。打开之前是花苞,展开后是一朵盛开的花。
(二)孩子看绘本喜欢跳着看,这样好吗?
大一些的孩子,开始对书中的内容有所了解,也开始听得进故事情节了。不过有些家长发现,孩子看书不是从头到尾看,而是跳着看。
其实这并不是奇怪的事情,家长无需担心。对孩子来说,一本书中有许多细节,他自然会选择其中最感兴趣的部分,就像是在一堆玩具中选择最喜欢的那个。当孩子把自己感兴趣的细节琢磨透之后,家长再适当加以引导,补充前后情节,就能水到渠成。
比如我给女儿读《抱抱》这本绘本,一开始,女儿对前面小猩猩看其他动物抱抱的情节是无感的,但看到大猩猩找到小猩猩并跑过来拥抱的情节时,她眼睛明显亮了起来。于是那几天我不断给女儿重复讲这个场景,女儿也很快学会了“抱抱”这个词。后来女儿就主动要求我从头开始讲这个绘本,直到把整本书都读透。
《抱抱》是一本很好的书。在亲子共读过这个故事后,抱抱这个动作就多了一个仪式感。我每次下班回到家都会抱一下女儿,有时候到家后忙其他事情没有抱抱,女儿总会来一句:“妈妈~你下班回来还没有抱过我~~”配上她奶声奶气的声音,把我的心都融化了。
(三)绘本的字越多越好吗?
有次带孩子去书店,旁边一家长让导购给推荐一岁多孩子看的书,导购特别热情地拿了几本故事书,我一看,全彩的页面上,大片大片的字,密密麻麻的。真的适合小孩子吗?导购巴拉巴拉地说这几本故事比较多,价格也实惠,很多家长都买了……
也许从性价比的角度,有些家长认为就应该选字多的故事多的,因为这是实实在在看得到数得到的。只是孩子能照单全收吗?
孩子一岁多的时候,我更喜欢选少字书或者无字书。对于未识字的孩子来说,图像和声音是他认识这世界最直观的方式。一开始,我会一边讲,一边指着对应的图像给孩子看,帮助孩子发掘其中的细节。当孩子对故事比较熟悉后,临睡前的时间,我关灯后再给孩子重复故事里的细节,这样孩子能根据故事的描述在脑海回忆相应的画面,有助于发挥孩子的记忆力和想像力。
对于年纪小的孩子,字数多的书,往往还没念完,注意力已经转移去别处了,所以我不推荐。
(四)这本书已经读了N次了,怎么还要读?
很多家长亲子共读时都会遇到一个问题,年幼的孩子读到喜欢的绘本,总要求一遍又一遍地重读。这样的重复有必要吗?
有必要,而且是非常非常有必要。当孩子意犹未尽地说:“再讲一次!”的时候,家长应该心里窃喜,因为这意味着孩子进入了一个学习的高效率阶段,是孩子吸收能力最强的时候。对故事情节的多次循环,能够帮助孩子对知识的巩固。
对于细节多的绘本来说,每重复一次,孩子就更容易发现更多的细节,这也是阅读的乐趣所在。就像我给孩子读《11只猫跑马拉松》,这是一本画卷书,全部拉开有3米长,视觉效果非常震撼。因为没有文字,家长可以自由发挥。书中到处都是猫,各种伏笔,各种细节,故事的场景比较复杂,我刚给孩子讲这故事的时候,节奏放的很慢,按照情节指出相应的细节,不然孩子会跟不上。
当孩子读的次数多了,她的理解也更透彻,甚至有时候能发现我都没看出来的细节,每次我都会夸张地大喊:“妈妈都没发现呢,宝宝好厉害!”阅读的乐趣正是隐藏在这样的瞬间。
(五)电子媒介是不是洪水猛兽?
我至今都记得,小时候和妈妈躺在床上,她用温柔的声音给我讲故事的情景。
至今说起来,我妈妈都要笑:你小时候可爱听故事了,经常妈妈困的都不行了,打瞌睡了,你把妈妈摇醒继续讲。
亲子阅读就像一个亲情传承,现在的我在复制儿时的记忆,把这份温暖送给我的女儿。
我是不推荐故事机的,总觉得那是冷冰冰的机器。而且我始终相信,孩子对父母亲的声音是最敏感的。听父母讲的故事,孩子的悟性更好。
但是,作为一个职场妈妈总有精力透支的时候。特别是一天的忙碌工作之后,回到家中,整个人都累瘫了。这时候孩子用充满期盼的眼神,可怜巴巴地让你讲故事,心有余而力不足的亲娘,是该奔向沙发温暖的怀抱,还是打一支鸡血,声情并茂地讲一堆故事呢……
懒妈如我,会露出蜜汁微笑,端出手机,点开录音,把之前的给孩子讲故事的录音点播一下。然后孩子会翻着书兴致勃勃地听昨天的故事录音,我则在一旁悠闲地葛优躺,顺便揉揉肩膀。
此时会有小恶魔在耳边狞笑:你作为亲妈的良心不会痛吗?
老天原谅,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在职妈妈,不是超人,不是24小时都状态生猛。我也想抚慰一下自己被肩周炎摧残的小肩膀,舒缓一下稿子被老板毙了二十八次终于第二十九次才pass而备受折磨的小心脏……老实说,在累到临界点的时候,亲妈的良心确实不会痛,因为已经麻木了。
有一句话我是赞同的,妈妈的状态好了,才能更好地照顾宝宝。所以,不要勉强自己,不要强行坚持,一个心情愉悦、身心放松的妈妈,能给宝宝更好的关爱和教育氛围。放录音虽然是偷懒,但相应地,妈妈能够得到休息,能在满血复活后以充沛的精神状态继续照顾宝宝,我认为是值得的。
(六)爸爸也要讲故事吗?
身边的家庭里,一般都是妈妈给孩子讲故事。大众印象中,母亲温柔的声音似乎更适合讲故事。那爸爸呢?
我是很爱给孩子讲故事的。孩子看的绘本,我亲自挑选,声情并茂与孩子共读,不负所望地培养了一个小故事迷出来。孩子爸爸工作忙,陪玩的时间有限。但是只要有机会,他就会参与进来,要给孩子讲故事。
一开始,已习惯“妈妈模式”的孩子很抗拒,总是说:“爸爸走开,妈妈讲。”
庆幸的是,我有一个负责任的老公,他没有当甩手掌柜,也没有因为孩子的这一句拒绝乘机撇开责任,名正言顺地去旁边玩手机。他会温柔地给孩子挠痒痒,与孩子笑成一团,等孩子困了,再给孩子轻轻拍背,用爸爸特有的磁性低沉的声音讲故事。
不得不承认,老公讲故事有他的一套。我讲的故事,都是绘本里现成的,而老公讲的故事都是天马行空,就算是对着书讲,他也能把情节瞎编一通,讲出一个完全不同的版本。各种夸张,各种脑洞,没有固定的套路,孩子却爱听。
更重要的是,爸爸的声音真的很催眠。通常娃没睡,我已睡着……队友,接下来就靠你了。
(七)怎样给孩子挑选绘本?
想让孩子爱上绘本,首先要了解他的兴趣所在。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要根据他的年龄阶段和性格特点选择不同的绘本。
刚刚开始的时候,我对于该买哪种绘本完全没有概念。只能搜索各种书单,看到比较顺眼的就买回来,这是海选。
买回来之后,再针对孩子比较偏爱的故事,去搜寻同类型或者同作者的绘本。比如我女儿很喜欢林明子的《阿秋和阿狐》,自己也喜欢林明子的画风,后边就再买了林明子的系列。每本孩子都读了几十遍以上。
《阿秋和阿狐》是一个小女孩和她的玩偶小狐狸的故事,后来我又买了《小熊可可》,也是类似的题材,女儿也很喜欢。
也不是所有的书孩子都接受。有一些书,孩子翻翻就放一边了。作为家长一定要有心理准备,不要强迫孩子看。千万不要觉得书买回来孩子不看就是浪费了自己的心血和金钱。
孩子的心理是很奇怪的,有的书现在不喜欢,过一段时间拿出来又喜欢了。
我女儿小时候对恐龙很害怕,很多书单里推荐的《你看起来好像很好吃》,就是恐龙做主角。那套书买回来女儿一直都不看。
后来看小猪佩奇的时候,因为乔治最喜欢的玩具是恐龙,女儿也渐渐的减轻了对恐龙的害怕情绪。再把这类绘本拿出来的时候,她虽然还有点怕,但没有之前抗拒了。
《波西与皮普》系列是女儿很喜欢的一套书,里面的《尿裤子》、《最心爱的玩具》的台词,女儿经常会说。有时候她不小心尿裤子,就自言自语说:“每个人都会犯小错误的。皮普也会这样的。”逗的我们特别欢乐。
不过这个系列有本《大怪兽》,这本书至今一次都没读完。因为每次翻到皮普扮怪兽的那一页,女儿就说:“妈妈,我怕!”所以这本书被我打入冷宫,等女儿大一些的时候再说吧。
阅读应该是让孩子感到开心的一件事情,这样才能帮助从被动式的输入转变到主动的获取,把阅读内化成为孩子的习惯。
(八)家长看还是孩子看?
家长给孩子选绘本,其实是带着自己的偏好色彩的。就像我喜欢比较可爱的画风,买的书也大都是这个类型。
有一次卖家给我发错货了,发了一本《we are going to a bear hunt》,老实说,我觉得这本书没什么情节呀。没想到,女儿居然特别喜欢,第一次听就嘎嘎笑,尤其是大熊追赶爸爸和孩子的那几个场景,我重复讲了几十次。其实孩子的笑点真是猜不透啊,这些经典绘本之所以成为经典,还是有它的厉害之处。偶尔要转换角度,尝试不同风格的绘本。
(九)不要把读绘本当成任务
不要强制孩子每天必须读多长时间,每天必须读多少本。亲子阅读是一个引导的过程,归根到底,阅读是很私人的,强制性的阅读会让孩子反感。只有当孩子发自内心地爱上阅读时,不用大人催,他也会主动找书看。
另外,也不要带着功利性让孩子阅读,有的爸爸妈妈喜欢讲完故事就问孩子:“学到什么东西了?”哈哈,我觉得这跟读书时做阅读理解差不多。如果非要强调读一本书就能学到多少字,会背多少句子,会不会是一种揠苗助长的行为呢?
亲子阅读不应该是刻意的。而应该是放松的、温馨的,就像一个温暖的拥抱,带给孩子想象的自由和成长的力量。
其实,在我的童年记忆中,印象最深的并不是读到了哪个有趣的故事。而是母亲躺在身边,用她温柔的嗓音讲故事的样子。
幼小孩童在乎的,是最亲之人的陪伴。
希望你和你的孩子都能爱上亲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