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时候,产品经理往往不是产品的目标用户,先来解释一下目标用户,这里所说的目标用户,是使用该产品功能人数最多的那一部分用户,比如简书的目标用户就是周更一篇以上的作者,而不是专题主编、日更好几篇的狂热用户或者月更的冷淡用户。那如果不是产品的目标用户,如何做好产品呢?
为什么会提这个问题呢?因为我的公司是搜狐旗下的直播公司,而直播的用户往往是三、四线城市或者人处于一二线城市,但在一二线城市中无朋友、无亲人,需要精神陪伴的广大男性青年,很可惜的是,我们产品组的10个产品经理没有一个是直播产品的忠实用户,但试问中国的直播公司,谁家的产品经理原本就是直播的忠实用户呢?现在公司组建新项目,方向是知识付费,知识付费开创的其实是读书的蓝海市场,因为还没出现知识付费产品以前,爱读书的人还是在读书,不读书的人还是不读书,出现知识付费产品以后,爱读书的人仍然通过读书获取知识,而不读书的人反而由于焦虑感鞭策着自己通过碎片化的时间来自我提升,而我属于前者,依然坚定地认为读书才是获取知识的不二法门,所以我也不是知识付费产品的忠实用户
但是,即使不是目标用户,并不意味着我们做不好产品,做出好产品有一定的方法论,循着这套方法论必然能做出好产品,我将之总结为:
1、 掌握市场行情
2、 调研用户需求
3、 频繁使用产品
-1-
掌握市场行情
若想打造令人痴迷的产品,必须把每一个人逼疯栗浩洋的这篇文章我反复看,反复思考,其中一个很核心的观点是:吃透100个竞争对手,有的产品经理别说吃透100个竞争对手了,也许自家产品也一问三不知,曾经在某公司,一个工作了一年的产品经历问我:我们的产品走的是苹果IAP渠道吗?这让我很震惊。现在做知识付费领域,能叫上名字的直接竞争对手,如得到、知乎、喜马拉雅FM、分答、核桃live、千聊、荔枝微课、人人讲、在行、知识星球、饭团、网易新知、十点读书、樊登读书会、新世相、知享、青柠live、还有简书我都调研过,包括间接的竞争对手,如在线教育领域的腾讯课堂、百度传课、网易云课堂、有道精品课、优米网,音频领域的荔枝FM、蜻蜓FM、考拉FM、企鹅FM、多听FM、酷我听书FM、懒人听书、爱音斯坦FM也在调研,量变才能引起质变。孙子兵法有言: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掌握行情,不研究透了竞争对手,你是不大可能有创见的
-2-
调研用户需求
我没有这方面的需求,不代表我不能调研目标用户的需求,营销奇才史玉柱必然不是脑白金的目标用户,但史玉柱能亲身到无锡的县镇实地调研,与当地的老人聊天拉家常,得到了很重要的一个需求点:大家都渴望年轻。于是“年轻态”成为了核心卖点,继续调研,又发现城镇老人普遍都没有闲钱,于是就有了“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就收脑白金”的广告词,脑白金的案例虽然在价值观三值得商榷,但里面有很多的精华值得我们借鉴,强烈推荐一本书《史玉柱亲述:我的营销心得》。腾讯更是将这种方法论程序化了,简称10/100/1000法则,产品经理每个月必须做10个用户调查、关注100个用户博客、收集1000个用户体验反馈
-3-
频繁使用产品
即使你不是产品的目标用户,但当你成为该产品的产品经理以后,你必须频繁地使用产品,发现产品使用过程中的痛点,还有哪些逻辑不清晰的地方,还有哪些做得不够人性化的地方,产品是否用得爽,社区里的氛围如何,都能通过频繁地使用产品来发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