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来看看豆瓣上的几条短评:
1.片子是主旋律,一切都在预料之中,但是喜剧元素、人物成长和节奏掌控简直是大师水准。
2.日本人总是能把冷门职业剧写得如此生动感人
3.通过电影了解一个行业其实挺有意思的,本片就是今年的编舟记。
4.《哪啊哪啊神去村 WOOD JOB》就是伐木工人的宣传片,枯燥乏味的体力劳动活,被他拍出了男性幽默、传统民俗和山民真爱,绿色养眼。
5.这片子确实太可爱了,简直就是夏天雨后泥土里的那种味道,让人无法不怀念大东北的林区啊。与很多人喜欢冬天去大东北看林海雪原相比,我偏执狂一般地迷恋林区的夏天。
意外的好看。初见剧名“哪啊哪啊神去村”顿觉无力吐槽,闲着无聊就抱着泡喜剧的心态看了下去(后来才知道其实此剧拥有更符合信达雅的别名《恋上春树》)。稀里糊涂的尝试,男主人公平野勇气在与当地人和伐木工友的真情流露中让伐木这一冷门职业成为了他的人生,完成从颓废青年到大山守护者的蜕变;而我懂得了要对这个世界充满敬意,对自然、对人类、对职业。
纯粹因为喜欢一个人,进军“绿の进修生"
青春、励志、热血和半治愈类型的电影,是平成年代日本电影的一大特点 ——木卫二
也许因为自己也是高考大军的一员,电影以男主高考落榜为开头吸引了我。平野勇气先是经历了大学升学考试而后遭遇毕业分手。喜剧色彩颇浓,酒后的平野仍旧失意郁闷,需要面对人生选择。进修广告封面上女孩面容姣好,笑容如虹般地背倚参天古树(这就是废柴青年的逻辑?),抱着猎奇心理的男主踏上了林业进修的路。
认真的人会吸引温柔的人 ——吴亦花亦行
男主人公一开始并不是真心的喜欢伐木工这一职业,而是一心想见到广告封面上的美丽女人。稀里糊涂的尝试却改变了这个落魄青年的一生。故事中两人从一开始尴尬见面发展为后来的一生挚友。是的,二人的关系并没有像男主所期望的那般发展(直纪的前男友也是伐木实习生,因为不堪忍受断网闭塞的环境抛弃了她回到大都市),但也算得上是渐入佳境了。
导演矢口史靖心理机制的构建非常到位。在当今以好莱坞式灯光特效和小鲜肉充斥的电影市场中,他14年执导的这部青春剧情喜剧今天看来无疑是一股清流。很显然, 少了噱头和狗血剧情而把审美标准下放到平凡人的基本欲求更能俘获观众的心。有时候,翻着旧电影的花名册并不是单纯的怀旧,更多的是为了找回电影该有的和已失去的人文情怀。
瞧瞧!人家的青春片
大城市没有废柴青年的位置,神去村却留给他一张名牌。
——豆瓣影评
也许现在的大多数青年都患上了德哥尔摩综合征,总以为只有在大都市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没日没夜的加班也许能够让自己爱上这份工作,买得起北京二环以内的房子。《哪啊哪啊神去村》反其道而行之,将故事背景从喧嚣紧张的大都会搬到手机功用不如一块破砖头的偏僻林区。传达出了“天生我才必有用”的人生理念,废柴青年面对困难一退再退但命运的车轮还是将他带回神去村。无论是伐木工人们锯树前的虔诚祈祷还是镜头随着参天古树的缓慢拉升,无不透露着大自然的伟大。
很多青春电影都向我们灌输“无疯狂不青春”的绝对理念,影片中被植入的奢华广告(也许不久将要上映的《变形金刚5》也会延续这一套路)。在貌似与现代生活严重脱节的伐木生活中,主人公的经历向人们传达了:生活不仅需要慢下来,有时还需要回头看看。
太难找!我也在逃避大城市的喧嚣与烦躁。只是去贵阳旅行时转上一两个小时的公交或者花费50块打的,便会让我头晕目眩兴致全无。倒不是吝惜金钱,更多的是习惯了像黄平县城那样一块钱公交坐遍全城或是5块钱的士直达郊区的安逸。不得不说,影片契合了想寻找静谧生活而又追寻无果的小众情节。
白驹过隙,又是春季却别离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李煜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 ——杜牧
一年的实习期结束,离别还是来了。不舍地离别后,回到城市的平野与快节奏的生活脱节,他显得那么不知所措与惶恐。 闻着家门附近正在新建的木房散发的熟悉木香,平野勇气将蝮蛇酒在家门前放下,又登上返程的火车。
我看完后不禁感叹,这就是自己无比向往的生活,不过又不敢尝试,害怕会像那群学生一样,怀着猎奇轻率的心态和姿态匆匆走一遭。能做到舍弃和放下都市的欲望、诱惑、金钱、烦躁,真正用心融入大山的人几何?《神去村》的立意可能谈不上绝妙,但它总能化腐朽为神奇,将城市人心灵中的微妙和脆弱在大山和村民们的滋润下得到完美治愈。
可能我们终究不敢轻易尝试男主人公所奉献一生的生活,习惯了日复一日的挤公交埋头办公的日子,可是这部剧却给予了不论是对个人、工作或生活状态,一个重新审视和规划的机会。
番外:是不是傻?看完《神去村》我也想去当伐木工之那些类似《神去村》解乏解腻的茶泡饭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