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地方都是美丽的,每一个人都是唯一的。这个村子虽然不大,却有着一个久远的传说,也可以说是一个神话故事。
村子的南边有一修建于民国35年的桥洞,与平常的桥洞不同的是他有一个霸气的名字-九龙口。村子离京杭运河很近,建国以前,全国都在打仗,人们无法享受安静的生活,政府也没有心思关心洪涝灾害,那时京杭运河经常决口,这一代的人受尽了洪灾的苦,每个村子都筑起一道长堤,阻挠洪水泛滥,这一带的村子的名字,很多都有堤字,像曲堤、刘堤、任堤。我生活的这个村子就是刘堤,村子里刘姓人数做多,因此取此名。
人惧怕洪水的袭扰,但庄稼的生长又缺不了水,在那个靠天吃饭的年代,灌溉还是需要河水。因此长堤上掏出一个洞,挖出一条河道,而掏出这个洞有了一个名字叫九龙口。
九龙口主体是两个砖砌的桥洞,大约有四五米高,中间一面墙的腰部有一块梯形的石头,像我们平常做饭的平底锅倒放在上面。石头表面光滑平整,没有任何装饰。根据它的位置猜测它是测量水位的,一旦水面高于石头,大家就要遭受洪水灾害了。河道的底部是两块三十厘米厚的石板,每块石板有一平方米,石头表面刻着字,一块上面详述了九龙口的修建时间、经历,另一块上面刻着修建的人。从石板上了解到,村子的东头原有一个玉皇庙,本来寺庙是出家人的修身养性之地,但是在盗匪四起的年代,怎么能有一片净土。玉皇庙成了当地老缺(当地称土匪为老缺)的据点。解放以后,匪患没有了,寺庙也荒废了。村里商议拆庙建桥铺路,比较好的砖块全部用在了这个桥洞上。正对着桥洞,一米远处有一块长条的石头,石头有两米多长,断面是五十厘米的的正方形。石头的的六个面上刻着九条龙,龙的姿态不一,或盘或飞,虽然雕刻的不是很精细,但每条龙都栩栩如生。桥洞的后面四五米处有一个很深的坑,坑中水四季不绝,坑不大,但是很深。据说没有人能潜到坑的底部,村里的老人说这是龙宫的入口。我出生的时候,河道已经废弃了,河道里种满庄稼,我也没见过这个龙宫入口。
九龙口是村里的禁地,一般人不敢靠近,我小的时候,河里面已经没有水了,九龙口长满荒草,我们都不敢去那里玩,胆大的人去过后回来说,里面很多蛇,大家也就不敢去了。
大家对于九龙口的敬畏源于五十年代的一件事,当时京杭运河已经不决口了,而农业灌溉也不依赖河水,可是十米多高的河堤却成了横在大家面前的一座大山,出行很是不方便,村里人决定把九龙口拆了铺一条路,大家出门就不需要爬堤下堤的折腾了。动工那天,本来好好的天突然变了,电闪雷鸣,雨点啪啪的打下来,人们只能停工,等雨停了,离九龙口三十多米远的地方,长堤居然塌了,出现了一个十几米宽的豁口。大家不敢再动九龙口了,好在豁口把路打通了,自此人们对九龙口多了几分敬仰,初一十五常有人到这里烧纸上香。村里的墓地也以头朝向九龙口为风水最佳。
时间会让人忘记很多东西,也让人对以前的权威开始质疑,当科学的种子撒到这片土地的时候,人们对于以前的迷信行为开始醒悟,九龙口也开始被人们忽视。文强家的土地离九龙口最近,看着很大一片荒地,文强动了念头,想把这块荒地开垦出来种上粮食,一年能多收一千多斤粮食,二十年前,五六百块钱对于一个农村家庭来说是一个不少的收入。当年长堤倒塌时,他还没出生,这么多年守着九龙口他们家的日子也没有比别人家强,他不在相信九龙口的神力。
这片荒地的开垦虽然被很多老人反对,但是开放的文化让人们不再深陷迷信。文强家的日子确实不容易,头三胎都是女儿,农村重男轻女的思想还是根深蒂固,身兼传承血脉的责任,不生儿子誓不罢休。到处求医问药,皇天不负终于盼来了儿子。儿子的到来也是一份压力,四个孩子吃喝,花销很大。为了多挣点钱,两口子没黑没白的干,再加上兄弟姐妹的帮助,好歹日子还过得去。
二零零一年,文强坐在田里的地头上嚼着花生,想着最艰难的时候已经过去了,大妮和二妮从初中毕业就开始挣钱,家里多了两个劳动力,日子宽松了很多,三妮上了初中,儿子小学四年级,他姐俩学习都挺好,他想着说不好几年后家里能出个大学生。想着想着突然一阵眩晕,过了一会儿一头栽在了地上。等人发现的时候身子已经凉了,就这样莫名其妙的死了。村里一下子紧张起来,许多人认为是文强占了九龙口的地的缘故才会突然死去。九龙口的香火又旺了起来,文强家的地退后了四米多。
二零零三年,自青岛至银川的高速开始动工,高速从村子北边穿过,这一带的村子纷纷响应上级领导的指示,运土筑路。长堤在挖掘机的不懈努力下,一天少一截,一辆辆的运土车奔跑在村里的土路上,尘土飞扬。
在现代机械的轰鸣声中,屹立了七十多年的建筑被现代化机械轻轻一推,轰然倒塌。
可是一年以后,村长住进了医院,诊断出来得了肺癌,虽然是早期,可是这么大的病还是令村里人心惶惶。不知什么时候开始,“村长挖堤触犯龙王,所以才得了这要命的病”的说法在村里流传起来。一年以后,村长在无数的怀疑声中去世。
九龙口虽然已经坍塌了,可是人们却依然对它十分敬畏。夏天回家,走过九龙口废墟,野草已经比人高,似乎更加神秘。
八戒夜谈:写这篇文章不是为了宣传迷信,而是展现农村发展的桎梏,农村发展的艰辛,面朝黄土背朝天,汗珠滚下砸脚面。如文强、村长,他们是农村发展中的典型代表,而他们的命运是令人怜惜的。这是农村记事的第一篇,在后面的记述中,将会发现更多人的故事,或可怜,或可悲,或可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