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买这本书的,记不清了。我喜欢买知名出版社的书,心里想着编辑应该会帮着做起码的筛选工作吧。小出版社的书,比较慎重买。因为读书的成本不是买书的银子,而是读书的时间和心力。所以买书的第一步是选书。
去年去银川旅游时,带着它。没想到它,没让我失望。不过在心里的地位好像还是没到收藏的地步。
过年前搬家,书多,不得不断舍离。上周又把它拿出来,今天上下班又翻阅一遍,准备明天送人。
到底谁最适合读这本书呢?
在当当网上,这本书516个书评,整体评价五星。作者经营一个小型企业15年后,濒临倒闭,幡然醒悟,用系统的视角从新开始,扭转乾坤,从原先一周工作80小时,到最后一周只需工作2小时。因为他发现更少工作、更多获得的简单机制。
省悟
在7个月的连轴转之后,作者四处碰壁,感到末日来临。在企业倒闭之前,他决心放手一搏,反而突然平静下来,因为他意识到,即使倒闭也没什么大不了。
那一天深夜,新视角抓住了他。以前的世界观是错的:地球不是一个混沌体,而是一个有条理和有逻辑的地方,是一个可预测的地方。
反思自己,发现自己的领导保守,导致效率低下。所做的一切都是在救火。
作者做了一个比喻,整天救火就像在玩打鼹鼠的游戏。这个游戏就是玩家用一个锤子,打很多小洞中突然冒出的鼹鼠。开始鼹鼠出来的慢,玩家总能打中,可是后来越来越快,最终玩家肯定输。在限定时间内,无论玩家技术如何,游戏都会结束。
问题不在于我玩得怎么样。问题在于我玩的游戏不对。
原来世界是对的,自己错了。这么简单的道理,可是偏偏要历经千难险阻,多么痛的领悟。
作者发现,生意问题的解决之道不在于将打鼹鼠的技术练得更纯熟,而在于找到一种把鼹鼠全部清除的方法。这个方法就是系统。
系统
系统,作者是指由众多部件构成的闭合体,所有部件都在为该系统的唯一目的做贡献,即完成一个目标。
上周末刚好还借的书就是系统方面的,书名好吓人,《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用系统来工作》的作者研究的不是复杂巨系统,而是循环可持续的系统。部件包括过程、机制和机器。
作者对生意的定义:一个人不必到岗就能赚钱。
本书对我启发最大的一点,就是“领导者的任务是保证机器齿轮以最高效率运转”。
领导者要置身事外,才能看到系统。看到,才能知道运转的效率如何。
所以作者认为控制的关键,就是完善系统,好事自然来。
“不幸的人掌控不了自己的人生,只能整天应付不受管理、不善的系统随机产生的坏结果;幸福的人掌控自己的人生,每天都在享受管理良好的系统必然产生的好结果。”
作者总结通过五个步骤来实现这个目标:
1.明确总体目标和战略。
2.运营分解成便于理解的子系统。
3.分解系统,一个一个完善,让每个系统100%贡献于既定目标。
4.定期维护,防止故障。
5.确定并培养“替代者”。
第一步,确定你去哪里?第二步,确定如何去的运营系统,第三步把大系统分解小系统,确保落地。第四步,类似防火演习。最后一步就是冗余,保证系统发生故障时,有应急措施。就像飞机多一个副机长,多一个发动机一样。
作者首先用这个系统,来修复自己的睡眠。作者煞费苦心的进一步讲解,希望读者开窍。
“首先你得用系统来工作,然后你的系统才能为你工作。”
分享了自己的做法:第一,让各种系统有意识显形;第二,一个一个检查;第三,调整;第四,记录;第五,维护。
复盘
也许最近在看《复盘》,推动伙伴们学习复盘,总能看到复盘的做法。作者的五步中,记录和维护就是复盘的思想,不断完善。
在省悟、系统和复盘三部曲中,第一步省悟最关键。免去读者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才省悟,作者始终在强调一个词:“外在并稍高”。就是由外向内、自上而下的视角,是最基本的。
九九八十一难的价值,也许就在于让人可以由外向内、自上而下看到自己。
书中还有两个点,刺到自己。
98%的精确度就是完美,实现另外的2%,付出不值。
一天,仅有几小时是黄金时间,善加利用,事半功倍。
最适合阅读此书的人,也许是正焦头烂额的人。谁痛苦谁领悟,谁领悟谁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