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纪冲冲
【往期视频】
原计划周六去香港麦理浩径徒步的,因为天气突变,一时竟然连下几天的大雨,所以计划只能搁浅,改行B计划,几个人穿过风雨来到安静的咖啡馆,进行了一场意料之外的读书分享会。
天气不是很好,但是并没有阻碍大家分享的热情,现在想起来书目已经记不大清了,但是有两三个小伙伴曾经或者现在正在从事教育工作,因此关于教育的事也成了我们讨论的主题之一。
其中一个小姐姐现在在国际学校从事音乐教学工作,跟我们谈了很多关于中外教育的差别与思考,对于我这种连幼儿园与六年级都没上过的人来说还是感触颇深的。
但是另外一个小姐姐从另外一个角度谈了对教育的看法,其实中美教育并不是水火不容的情况,彼此之间是可以互相学习的,而且美国的教育方式也并非全是优点,比如美国存在的一种贷款叫做大学生贷款(说法我记不清了,见谅,意思是这个意思的),相当一部分人为了读大学要借高昂的贷款,甚至再毕业后的多年依然在还贷款,他们实行的是精英教育,而国内实行的是平民教育。
但是另外一个角度说起来,中美之间的教育还存在着是否有扼杀学生积极性与创造性的问题,中国的教育好像更偏向于填鸭式,学生的创造性似乎比美国学生差一点,但是中国学生的基础知识又很扎实,英国甚至投入了很多资金在学习中国的这种方式。
后来有小伙伴总结到,教育是要面相现代化,但是毕竟中美之间的文化特性相差很大,我们的教育也不可全盘西化,所谓的“四个自信”其实也包含教育自信吧,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还有一个小姐姐让人很印象深刻,一开始是因为她把我们都叫做宝宝,说我们都需要呵护(很让人温暖的一种感觉吧)。但是我们深入交谈才发现,这个小姐姐不仅人很温暖,经历的事情和对一些事的思考也很让人印象深刻。
08年汶川地震的时候,这位小姐姐(我们称之为桑宝宝)就作为记者在震中地区工作了一个月,给我们带回了很多一手的新闻报道,彼时很多小伙伴大概还在读书吧,你是否知道那时候我们心心念念在关注的新闻可能就是这位小姐姐做的报道呢。
关于那场灾难,现在提起依然是难以释怀,我曾经在B站看到一位四川的主持人强忍着哭意在新闻中播报地震的情况,也曾看到央视主持人哽咽地报道新闻,这些视频对于我来说现在每次想起都还是历历在目。
但是对于我们这个国家来说,这也是我们的坚韧之处,小姐姐还感慨四川同胞的乐观,她曾经数次回去灾区做回访,但是灾区人民并没有表现出经历过巨大灾难的那种苦大仇深,他们的脸上洋溢着笑容,这就是我们这个国家与民族让人感动之处吧,历经磨难更知道生活的珍贵,从容面对更显豁达人生。
其实这位小姐姐从灾区离开以后,也是经历了长达两个月的心理干预,时至今日她能够这样从容地说起那段往事,仿佛就在说别人的故事一般,这何尝不是一种英雄主义。
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它。
谢谢小伙伴们的分享,也祝愿我们的国家更加强大,人民的生活更加幸福,请不要批评我。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