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人士在阿甘身上看到了励志,浪漫主义者看到了爱情,投机者看到了美国梦,马克思主义者看到了对于资本主义的批判和辛辣嘲讽,民主与民权人士看到了美国自由的未来以及民主国家内部的黑暗,世俗者看到了傻人有傻福……在这个讲述小人物的传奇故事中,实在有太多供人解读的着眼点。
阿甘一夜之间成了美国大众文化时代的草根偶像,虽然他身上肩负的品质和形象多少都有“反智”的嫌疑。智商只有75,做事情一根筋,除了笨就只知道跑。因为跑,先是做回了正常人,后来又成了球星,成了大学生,战争英雄和媒体焦点,最后更成为百万富翁。而与之相对应的,阿甘所挚爱的珍妮却是堕落的象征,她美貌、聪明、充满自由与野性,一生都在追求一种自由。想想看,珍妮在大屋前裸身抱着吉他弹唱的一首曲子,正是那首迪伦的时代之歌《答案在风中飘》:一个人要走多少路,才能成为男子汉;一只白鸽要飞越多少大海,才能栖息在金色的沙滩……迪伦的这首歌后来被许多人唱过,珍妮唱的是琼贝斯(Jone Baez)的版本,是影片中珍妮的偶像,珍妮当年在宿舍里就对阿甘说:“我要成为一个著名的歌手,就像Jone Baez那样。”为了理想,她四处漂泊,也四处碰壁,失望之余逐渐堕落——先是为了当歌手出卖肉体,穿校服拍《花花公子》性感照被学校勒令退学,之后又到酒吧裸唱,并与热衷摇滚和性解放的嬉皮士们厮混在一起,最终染上了毒瘾和艾滋病。电影最大的讽刺莫过如此。正如阿甘代表的是旧道德,而珍妮却代表着新文化。前者的成功之处,恰恰正是后者一败涂地的原因。好莱坞制片人温迪费勒曼说:“在这部影片里,阿甘以一个头脑简单、纯真,而又缺乏主见的形象出现在银幕上,而影片中的各个角色都可以被看作美国国民人性化的象征……这部影片的独特之处在于:它重新肯定了旧的道德和社会主体文化,宣扬了60年代美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同时它又否定了其他前卫的新文化。”而《阿甘正传》导演罗伯特泽梅基斯则这样讲到:“影片的开始,我们或许会被阿甘的木讷所逗乐,在他面前,我们充满着优越感,但在影片结束时,我们却不得不被他的真诚所感动,我们突然发现阿甘的经历正是代表了我们每个人的纯真年代,而我们的身上却覆压了太多的偏见与虚荣。”
《阿甘正传》就是这样一部电影。一方面它重拾了被砸烂的社会主体文化,另一方面它又向摩登、叛逆、颓废的前卫社会思潮宣判了死刑。正是基于此,阿甘这个人物才会深得民心。尽管他并不聪明,不完美,也不符合大众对“偶像”的审美和道德取向,但他却代表了那个时代所缺少的美德:诚实、守信、勇敢、真诚……至于好莱坞巨星汤姆汉克斯,则以他的演技使“阿甘”这个符号显得更加可信。阿甘所起的作用,不单单只是带领人们重温前后跨越长达30年的美国历史变迁,它最重要的贡献更在于在这个信念消亡的时代,以一个平民英雄的形象发出对于这个丧失坚定信念的时代的抗议,以及对美国传统价值观的回归的呼唤。